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高淳全国文明家庭用平凡之爱演绎赞歌
2020-11-26 09:59:00  来源:南京晨报  

在南京高淳区固城街道三陇村,有一个三代同堂的5口之家,他们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人间最美的赞歌,这就是被街邻亲朋点赞的全国文明家庭杨巧云一家。

夫妻同心勤创业

今年46岁的杨巧云,家住高淳区固城镇三陇村。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19岁的杨巧云在陶瓷厂上班的时候认识了同厂的小伙袁爱军,认识一段时间后,袁爱军上班时不幸被大火烧伤了。

这个意外对家徒四壁的袁爱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而原本就反对这段恋爱关系的杨巧云家人更加阻挠了,可一切却丝毫不能动摇杨巧云认定对方的想法。杨巧云天天骑自行车从乡下去县医院照顾袁爱军直到他出院。出院后,杨巧云瞒着家里和袁爱军偷偷领了结婚证。结婚以后,杨巧云和袁爱军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有什么事都是相互商量着处理。

谈及杨巧云的人生经历可谓艰辛坎坷,她干过个体农资经销生意,也种植过蘑菇,甚至因为创业失败在建筑工地做过出纳。有收获也有教训,小夫妻俩就这样努力地跟着时代的步伐。2012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感召下,杨巧云注册创办了南京青蓝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开办初期,家庭农场面临着各种困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把地承包下来,杨巧云在袁爱军的支持下,将县城里的房子抵押了100万,但资金的缺口还是很大,杨巧云夫妇的亲朋好友听说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二年,杨巧云请来县及镇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农场扩大了规模,建了高温大棚。在肥料上,利用袁爱军的生猪养殖合作社的有机肥,实现了绿色、无残留、零污染的蔬菜种植模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肥料成本的投入,一举两得。

五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青蓝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的效益越来越好,规模也越做越大,逐步向农牧业规模发展,预计今年经营性收入可达1200多万元。

善待老人弘扬美德

在对待长辈方面,杨巧云夫妻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

84岁的公公袁家明和81岁的婆婆李迎香由于年老患病都行动不便,两位老人虽然有六个子女,但是大部分都在外地。为了照顾和孝顺两位老人,杨巧云夫妇把他们接到身边。婆婆10年前中风,行走不便生活自理困难,杨巧云就像对待亲娘一样帮她洗澡梳头按摩,经常用轮椅推着晒太阳、聊天。前段时间婆婆因病住进了区人民医院,病房里的病友看到杨巧云忙前忙后地细心照料老人,都以为杨巧云是老人的女儿,当他们知道杨巧云是其儿媳妇后,纷纷赞叹她的孝顺,婆婆也自豪地夸赞她。

公公由于心脏不好,2018年10月安装了起搏器,那段期间公司正值生产旺季,但杨巧云仍经常去医院照料公公,直到出院。

关爱乡邻回报社会

随着事业的发展,农场首先考虑本村村民就业,将村里26名外出不便的家庭妇女招进公司就业,年支出劳务费80多万元,3户低收入家庭顺利脱贫。

作为蔬菜种植营销大户的杨巧云夫妇还处处想着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创业。近两年,他们主动扶持村民种蔬菜,在技术上悉心指导,蔬菜由公司包销,目前村里有十多人在他们的支持下种蔬菜,每年帮助销售蔬菜额十多万元。村民史志超、朱建国、田小海在蔬菜种植农场打工有四年多了, 年收入均在7万元以上,其中史志超、田小海原是村里的低收入农户, 现在他们通过杨巧云夫妇的相帮已脱贫。

一步一步走来,杨巧云体会最深的是: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社会才会更和谐。她表示,今后将尽自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 让人间变得更美好。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杨来生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