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郭凤萍——“化解纠纷就是我的责任担当”
2021-06-23 08:50:00  来源:南京日报  

书房里、沙发上、卧室飘窗前、阳台花架边……放满了一本又一本手抄笔记和民事调解记录。密密麻麻、苍劲有力的黑色字迹,每一页都有多处用红笔标注的重点。这是近日记者在老党员郭凤萍家中看到的情景。今年已是79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每天至少2小时学习,“不坚持学习,如何对得起党员身份,服务群众的工作又如何开展好呢?”

郭凤萍,1942年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在山西省临汾市范家河小学当教师;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市燕子矶镇人大主席;退休后,先后以个人名义成立“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凤萍”法律公益服务社;获得过“中国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1965年11月24日,这个正式入党的日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已有55年党龄的郭凤萍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指引着我。当时,我大专毕业后想到,是党把我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应该到哪里奋斗。于是我独自背上行李,翻过两座大山,到离家70多里的小学教书。学校地处山区,位置偏僻,设施简陋,在读的孩子数量少,且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但我就是凭着一腔不怕艰苦的热血,尽自己所能教授孩子知识,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其间,当党组织吸收我为预备党员时,我真的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迈皋桥街道万寿村社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调解就找郭大妈。”大家口中的“郭大妈”就是郭凤萍。

退休后的郭凤萍全身心扑在人民调解工作上。采访现场,记者看到,她的腿上、胳膊上、脸颊上,大大小小有十多处伤疤。“这一处是早年间,为几个剑拔弩张的社会青年调解纠纷时,被其中一个青年误伤留下的;这一处是在因宠物归属问题而争吵的夫妻之间劝阻,被划出10厘米长的伤口……”郭凤萍指着伤疤有些骄傲地对记者说,这些痛不算啥,都是她的“军功章”。据了解,调解工作室组建以来,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3万余起,郭凤萍从未在工作中收过一分钱,相反还自掏腰包垫付费用。她说:“入党誓词中有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这点付出,不算什么。作为一名老党员,化解纠纷,和谐一方土地,就是我的责任担当。”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郭凤萍几乎全年无休,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11点回家早已是常事,并且常常为解决一个案例要奔波多次。每天到家后,她除了把白天调解的案件详细记录进卷宗,还一定会挤出时间学习党史与法律知识。她说,党史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学好的“必修课”,而只有不断深化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调解工作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现在退休了,我拿着党给的退休费,吃的是劳动人民种的粮,全国人民都奋力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作为老党员怎能停滞不前?”

老党员如何发挥余热?对于郭凤萍而言,就是不断学习实践,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注入为人民调解服务的工作中,“作为党员,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初心,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灿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