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乡村振兴带头人魏清:先行先试,做带领农民增收“领头雁”
2021-07-08 14:27:00  来源:南京日报  

种植面积从290亩发展到4300亩,社员从5人发展到12人,去年社员最高分红17万元,还带动了3000多户农民增收。9年前被村民嘲笑“干不过一个月”的高淳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现在做农业大环境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扛好这面党旗!”今年5月,魏清刚刚入党,但他早以实际行动,身先士卒、先试先行,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转型升级,推广农机助力生产高质高效

时间回到2012年,曾经走南闯北的魏清,打定主意回老家。“看报纸看到‘家庭农场’这个新词,一下子吸引了我!”

42岁的他,回乡第一年就流转了290亩土地,重新当起了农民,却没想到起步即遇难题。“我发现自己连田里的杂草和秧苗都分不清,这怎么种田呢?”

做企业出身的他,萌生了要让科技改变农业的想法。于是他时常一边拿着一撮草、带着一只虫就往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跑,找专家问;一边到处打听农业机械,筹划着用机械代替人力。

村民们都笑这个“不去田里干活,老往外跑”的魏清干不长久。结果当年秋收,魏清的亩产达到1300斤,比不少村民的都要高。第二年,当魏清筹划开办农机合作社的时候,当年就吸收了4个人加入,引进了一批农机,尝试开展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民轻松种田。一开始,大家对新机械都持怀疑态度,“插秧机插下去7天内需要经历根苗恢复的返青期,大家看到秧苗一点不长,都跑来说是我的机械不行,还不如人工插秧。”

魏清无奈,从插秧机、收割机到无人机,大大小小的农业新机械全部用到自己的田里。看到效果好,大家才敢放心用。如今,每年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00亩,带动农机推广和农技水平提高,播种、洒农药、收割等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先试先行,“百元瓜”甜了农民心

魏清给当地的农业带来新变化,但农业现代化却在不断冲击着他,激励他继续前进。

几年前,在上海一家超市里,他看到一个从日本进口的3斤多甜瓜价格高达270元,十分震惊。为什么普通的甜瓜还在愁销售,这个瓜却能卖出“天价”?这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适逢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他又开始琢磨新路子。2018年,他专门在日本挑选了7个甜瓜新品种,引进到基地做试验。他此前从没种过甜瓜,品种又是从生长环境完全不同的海外引进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都面临很大考验。为此他专门聘请旅日上海专家做指导,每天在大棚里和专家视频通话半小时、泡在试验基地里钻研。

到2020年,经过无数次尝试后,甜瓜新品种试验取得成功,当年收获3000个瓜,售价60元/斤,一个瓜大约100元仍然供不应求。他又把经验传授给合作社成员,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今年收获甜瓜达到7000多个,亩产效益高达4万元。

“有的农民年龄大了,无法继续在大田劳作,设施农业比较适合他们,仅4个月就能保障六七万元的收入。”魏清介绍,今年他又在尝试种植冬枣,目前合作社种植水稻4000多亩,油菜3000多亩,还有36亩连栋大棚种植瓜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去年,合作社分红在11万元到17万元,再加上6万多元的工资,合作社成员最多可以拿到20多万元的收入。

肩扛重任,义不容辞带动农民增收

9年来,魏清的肩上一直扛着一份责任,心里拉紧一根弦,那就是端稳农民们的饭碗。魏清回忆,“加入合作社不仅要带着土地,还要带着资金。合作社创立之初,要别人相信我愿意跟我干,我就要向他们保证只赚不赔。”

带着村民们的信任,魏清顶着压力,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有农民想要加入魏清的合作社,他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更沉了。

“几年前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我可以把经验传递给更多人,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损失。”作为一名新党员,魏清深感责任重大但又义不容辞,他说,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力量。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

责编:唐凯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