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溧水 > 正文
向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石臼湖畔扬文明新风,我心向阳融惠民深情
2020-11-09 14:37:00  来源:石湫街道宣传办  作者:李逸飞  

波光粼粼的石臼湖畔,一碧万顷,水光连天。微风拂过,浩瀚湖面泛起粼粼波光,闪耀着华美金色。临湖远眺,几只白鹭从芦苇荡畔振翅飞过,若一袭白练轻盈滑水,掠波澜几朵。一片碧绿山岚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在水影倒映下更增一分盎然机趣,又添一缕殷殷深情。夕阳西下,余晖散落,湖面上仿佛铺上了鲜艳彩缎,碎影荡漾,交相辉映,满目惊艳。

在石臼湖一片隽永风景中,观景台上,一台生动的文明实践演出正在上演。诙谐的曲调、饱满的激情与婉转的唱腔,让这场“实境互动”式的文明演出愈加热烈,吸引了越来越多群众乐在其中,更激起了现场“蓝色向阳”志愿者们阵阵情感涟漪。看到志愿者们特别打造的快板节目《石臼湖环保行动》受到现场群众的一致赞赏时,“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队长、向阳村书记黄平平倍感欣慰。“这场演出我们志愿队已经筹备了很久,”黄平平说道,“从演出场地的确定到演出节目的敲定,都是完全由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全程敲定,真正做一场乐民惠民的文明演出。”

向阳村毗邻石臼湖畔,向阳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过着“靠湖吃湖”的传统生活。在黄平平看来,一望无垠的石臼湖不仅以宽厚的情怀滋养了世代的向阳人,更为向阳村赋予了丰厚文化底蕴。“我们始终坚持将石臼湖文化与文明实践紧密融合,以地方文化育化地方民情。”一片溶溶的蔚蓝舞台,红色志愿者们纵情高歌,激情起舞,成为石臼湖畔一道靓丽风景线。石臼湖畔扬文明新风,我心向阳融惠民深情。这是蓝色向阳志愿队的口号,也是这支年轻志愿队的服务宗旨。自2020年10月份成立以来,蓝色向阳志愿队持续聚焦石臼湖文化创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心向阳”志愿服务品牌带来无限创新活力同时,更在村里掀起一场场“蓝色风暴”。

在奏响“文化协奏曲”同时,向阳村以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为依托,全力唱响农村发展“致富经”。“石臼湖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潜力无限,是向阳经济致富的新增点。”以“文明实践+”模式为创新驱动的向阳村,正在小康致富之路上加速起跑。目前,以石臼湖文化为引领,向阳村文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理论向阳”、“文化向阳”、“蓝色向阳”三大志愿服务版块,三者相互融合,彼此助力,合力打响“我心向阳”特色品牌。

理论向阳——发挥“铁脚板”之力,在群众心底播撒“向阳之火”

“各位村民请注意一下,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展小康致富现场宣讲,请村民们及时通知身边的亲友,来到我们现场积极参与,大家可以踊跃发言,我们现场解答大家问题。”

进入十一月以来,尽管天气愈加寒冷,但在黄平平为首的志愿者心底,始终燃烧着一股理论宣讲的热火,也这是这份持久的热情,让“理论向阳”宣讲活动逐步在村中积累了大量听众。如今,每周五晚上,向阳村实践站前的百姓广场上都会自发聚集一批群众,“周五晚听宣讲”正成为向阳村民生活新时尚。

“‘理论向阳’宣讲活动我们坚持了二十多期,群众反馈效果良好,我们就是要把宣讲课堂解放出来,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百姓广场上讲,让老百姓既听得进去,又听得开心。”黄平平谈道。谈起之前向阳宣讲活动开展的情况,黄平平一脸感慨。“以前的宣讲很难吸引到人,群众参与性很低,村里的老人更是不愿意来。”有感于向阳村的宣讲困境,黄平平多次组织志愿者召开研讨会议,针对宣讲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详细论证,最终确定了“理论向阳”活动的诞生。“宣讲活动遇冷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宣讲者与群众存在距离;另一方面是宣讲主题不接地气。”

一支由黄平平带领的“理论向阳”宣讲队伍开始频繁出现在各自然村的广场上,现场志愿者们积极通过小喇叭、宣传手册向村民开展宣讲,通过“铁脚板”的实地走访形式拉动宣讲热潮。“第一场我们选择了小康经验宣传,由我为大家做首场宣讲。”首场小康宣讲的效果良好,黄平平依靠“铁脚板”式实地宣讲,让群众们感受到了“零距离”温暖,群众直接就村内民生议题提问,黄平平都给予了详细解答。“群众的参与真正体现了宣讲价值。”在黄平平有效引导下,村民们踊跃发言,将一场致富宣讲变成了百姓议事大会。

理论宣讲的火热,不仅需要“铁脚板”的牵引,更呼唤“新人才”的出现。“不同的宣讲主题呼唤不同类型的宣讲人才,我们一直积极‘招兵揽将’。”在理论向阳品牌吸引下,一批涵盖理论、技术与生产的宣讲队伍初具雏形,百姓名嘴、乡贤名人、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加入到了理论向阳志愿队,在志愿者协助下,他们逐步形成了独特宣讲风格,根据群众“点单”随时奉上风味多元的“理论套餐”。而“红黄蓝”儿童教育创始人蔡园长的到来,更为理论向阳赋予了前沿教育的蓬勃活力。“蔡园长开讲之时,正是我们实践站全力打造未成年人综合文化站的关键时刻,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现场互动为我们文化站提供创新思路同时,更激发了家长积极性。”

在理论向阳宣讲活动中,“蓝色文化”是群众活跃度最高的宣讲项目,也是形式最为丰富的宣讲议题。“蓝色文化主打石臼湖文化,我们专程邀请文化专家为群众宣讲石臼湖历史。”从石臼湖的起源到历史变迁,宣讲活动也逐步唤醒了村民深厚的故乡情结。在互动环节,村民在现场踊跃分享石臼湖的民俗故事,许多故事在填补石臼湖文化之余,更深深触动了村民故乡情感,不少村民现场潸然泪下。

文化向阳——激励“好声音”发声,在群众身边搭建“向阳舞台”

在向阳村,活跃着一大批热衷展现才艺的文娱达人,他们平日里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忙于工作,但对舞台表演始终保持着浓烈兴趣,不少达人在自媒体平台踊跃展现,已成为了抖音平台上的“娱乐网红”,向阳村年轻的姑娘陈小静就是一名“歌唱网红”。自小热爱唱歌的她是村内有名的“小百灵”,闲暇之余她经常与村民们在石臼湖观景平台直播唱歌,“文化向阳”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更是为她的歌唱才艺提供了一方广阔的平台。

“文化向阳队伍成立的时候,村里的志愿者就拉着我加入了。”陈小静笑着说道,“一听说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文娱活动,有机会与专业剧团歌手同台表演,我立马就报名了。”加入文化向阳志愿服务队,陈小静最大的感受是找到了一份温馨的归属感。“村里许多文艺爱好者都聚集起来,有了阵地,大家文艺创作的热情更高了。”村里文艺分子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了,小品、歌唱、舞蹈等一系列彰显浓郁向阳风味的文艺节目层出不穷,为群众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趣味。“现在我们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人过来排队,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提前预约,安置场地。”

金秋十月,秋风飒爽,满目金黄。在金色时节,首届“我心向阳”广场舞大赛隆重拉开帷幕,在向阳百姓广场上,经过重重选拔的七支自然村队伍整装待发,在决赛现场以丰富多变的舞姿、灵活跃动的旋律为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特别是在决赛结束后,现场群众仍然兴致盎然,一致欢呼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在村民们的盛情相邀下,获奖队伍现场翩翩起舞,激情四射,村民主动上台与演员欢乐起舞,现场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舞蹈激情深深触动了黄平平的心,“这场广场舞比赛是我们向阳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的一次创新实践。”黄平平说道,“群众积极性如此踊跃,给了我们文化向阳志愿服务队很大鼓励。”

队伍的壮大,首先带来的是文化品牌塑造的问题。“如何让每名志愿者发挥所能,打响向阳村知名度,是振兴文化志愿队的关键所在。”“专业技艺搭台,地方文化唱戏”是向阳村紧扣文化潮流发出的一声嘹亮回答。除了定期要求专业剧团演员前来授课,手把手传授舞台技艺之外,黄平平还多次组织召开向阳文化研讨会,通过现场讲述向阳故事,提炼向阳精神,凸显文化向阳品牌优势。在黄平平看来,目前文化向阳都是围绕“向阳故事”的命题作文,接下来要“解放思想”,将“向阳故事”提升为“乡村时尚”,创新融入当前流行语、新媒体阵地与前沿文化潮流,让底蕴丰厚的“向阳故事”在时尚潮流带动下绽放“时代光彩”。

弘扬向阳文化,不仅需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出一条以文化宣传为引擎、加速美丽乡村振兴的小康致富之路。在波光粼粼的石臼湖畔,偌大观景台上矗立着一块造型精巧的引导牌,上面印着“蓝色向阳志愿服务点”。每周五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散落,水鹭鸣飞,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潋潋水波中,文化向阳志愿队的表演总会准时开始,广场舞、小快板、戏曲联唱、趣味小品………精彩纷呈的向阳文化在抖音直播间引发围观热潮同时,也在现场赢得了游客们热烈欢呼,不少游客现场录下视频,第一时间发送朋友圈共享…………在石臼湖畔创建志愿服务点、搭建演出平台是向阳村实践站弘扬地方文化的一项创新举措,自10月首演以来,已经接待了上千名外地游客,“文化向阳”成为向阳越过万顷碧湖、走向外界的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

文化组合拳的出击,让石臼湖畔的小村庄掀动起文化振兴的澎湃浪潮。“基本上每场演出下来,都会有数十名游客主动加我们志愿者微信,展现浓厚的文化探访趣味。”在石臼湖畔的志愿服务点,志愿者们会主动邀请游客填写信息表单,目前积累了上千份名单。“我们向阳未来主打文化旅游特色,通过前期文化表演逐步培养一批潜在的固定游客群体,吸引回头客,通过优质文化塑造口碑,最终摸索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旅游之路。”石臼湖巨浪翻涌,旭日初升,一份美丽乡村梦在粼粼水光中悄然孕育,滋润民心。

蓝色向阳——闪耀“新家园”风采,在群众眼中擦亮“天空之镜”

在向阳村老人们的心中,波光粼粼的石臼湖是蕴含着无限深情的母亲河,水产丰富的石臼湖以丰厚的天然馈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向阳人。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一碧万顷的石臼湖更是被称为“天空之镜”,成为网红旅游景点。但是对世代生活在石臼湖畔的向阳人来说,机遇也意味着新一轮挑战,过度捕捞、湿地减退、旅游火爆等一系列问题也让石臼湖的潋潋清波沾染上蒙蒙污尘。当昔日水光一色不复生机,毗邻“天空之镜”的向阳村何谈发展?

夕阳西下,当黄平平带着志愿者们行走在广阔的大堤上,看着遭受污染的石臼湖时,内心深处总会涌上一层层深切的忧虑,没有优美整洁的环境,就不会有美丽幸福的家园,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向阳人,一股强烈的故乡情感时时激撞着他的内心。

转机很快到来。一条关于“长江十年禁捕”的政策消息在这座临湖的小村落里飞速传递着,当黄平平听到消息的第一刻,一个崭新想法诞生了,“保护我们的石臼湖刻不容缓,在禁捕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要积极发动志愿者力量,共同守望我们的母亲河。”一支由青年党员干部为主体、村里青年人广泛参与的“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成立当天下午,蓝色向阳志愿者们就开展了首场湖边垃圾清理活动,整整四个小时,近30名志愿者分布在各个点位,集中作战,对石臼湖开启了一场“闪电美容行动”。塑料瓶、烂渔网、破胶鞋等一堆腐烂垃圾的集中清理,让石臼湖焕发新颜。志愿者们集中清理十几箱垃圾,“丰硕”的战果激起了大家更深忧虑。“看着成堆垃圾,志愿者很心痛,清理河畔的心情更迫切。”

每周三次定时清理已成为蓝色向阳志愿队的常态化工作,即便遇上特殊天气,志愿者们也会及时调整时间表,保障充足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黄平平一定带头参与,从不缺席。“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形势倒逼人,我们也在与生态环境争分夺秒。”

遇上偷偷打捞的渔民,蓝色志愿者们也会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让其意识到错误,不少渔民在实践站看到石臼湖被污染的触目惊心的画面后,当场被震住了,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昔日偷捕的渔民正逐渐成为蓝色守望的志愿主力。“我们不仅通过志愿者在堤上构筑防捕铁线,”黄平平谈道,“更要通过引导教育在群众心底建立一座蓝色屏障,让他们意识到家园被破坏的危机感。”

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蓝色志愿者会开着一辆黄色宣传车随机进入村社宣传,车身上安置最新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志愿者们会根据视频进行现场宣讲,往往不等黄车停稳,村民们就自发围聚上来,兴奋讲述着自己分类成果。如今在每个自然村村口,都整齐矗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垃圾分类筒,每天都有群众自发进行垃圾分类,村民之间的热点话题也变成“今天你分类了吗?”村内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投身到了垃圾分类中,发现家中分类错误的,老人还会现场监督。“我一辈子都在村里生活,这里就是我的家。”72岁的谢奶奶深情说道,“推行垃圾分类就是维护好自己的家,家里干净,小康才有奔头。”

为助推垃圾分类专业化,蓝色志愿队会在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向阳谈”,除了邀请环境专家发出“专业之音”,更鼓励群众们奏响“民生之音”。在“向阳谈”现场,群众提出的分类思路让专家眼前一亮,颇具泥土味的“土方法”在专家看来是亟待汲取的“金点子”。黄平平认为,蓝色向阳是向阳志愿服务体系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一块品牌。随着向阳小康之路的创新开拓,蓝色向阳将逐渐成为向阳聚力打造的一块核心志愿品牌,“不仅象征着我们向阳的一方好山好水好风光,更寄托着向阳群众对小康生活的崭新期待。”

石臼湖畔扬文明新风,我心向阳融惠民深情。在“文明实践+”模式下加速启程的向阳村,正以志愿服务为基石,以惠民初心为情怀,以小康致富为指引,掀动全民共享的新生活浪潮。在理论向阳中迸发“铁脚板”之力,点燃向阳“思想之火”;在文化向阳中传递“好声音”之情,弘扬向阳“多彩之音”;在蓝色向阳中守望“新家园”之地,点缀向阳“蓝色天地”,文明实践已成为彰显向阳风味、凝聚向阳深情的一方活力舞台。每当临湖远望,碧水青山彼此交融,白鹭沙洲相映成趣,辽阔绚烂的水光潋滟间,黄平平与向阳志愿者们心潮起伏,激情满怀,“一幅精彩小康画卷正在我们村缓缓展开。”黄平平说道,“在文明实践引领下,我们乡村品牌一定可以像这片湖水一样流向更远更广地方,每位村民既是文明创新的弄潮儿,又是致富创业的新舵手,美丽的石臼湖畔终将激起一轮新浪花,增添一道新风景。”

责编:王逸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