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千里驰援湖北抗疫前线 荆楚“疫”线彰显苏州力量
2020-03-17 15:11:00  来源:苏州日报  

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白衣为袍,勇入荆楚。在最危急的时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苏州医务工作者踊跃请战、快速集结,组成一支抗疫之师。从1月28日起,苏州分六批总共派出349名医务工作者,千里驰援湖北抗疫最前线。

入鄂月余,苏州医务工作者以精湛的医术、专业的护理、温情的关爱,治愈了一批批患者,展示了来自温婉江南的苏州力量。截至3月15日,支援湖北的苏州医务工作者在武汉、黄石共收治患者936人,其中重症患者284人、危重症患者91人,累计治愈出院445人。

“早一刻完成收治,患者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当疫情暴发的消息传来,苏州多家医院迅速落实志愿者征召工作,随时准备投入本地发热门诊,也为紧接而来的支援湖北快速集结做好了准备。

1月26日深夜,苏州市卫健委接到江苏省卫健委紧急通知,连夜征召医护人员,赶赴湖北抗疫一线。消息传出后,苏州市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报名。27日凌晨2时,来自14家医院的苏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48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28日清晨,第一批队员就从苏州开拔,前往南京集合,奔赴武汉。

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一次次征召通知传来,苏州集结起一批批来自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精兵强将。苏州驰援湖北的349名医护人员中,超过八成是“80后”,其中97位是“90后”。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也是一支实力强劲的劲旅。在这些医护人员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有214人,高级职称的有83人。

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再发通知,苏州将组建两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又一次在深夜吹响集结号。这一次响应的速度更快了——来自大市范围内17家医院的260位医务人员在接近凌晨时收到通知,连夜收拾行装,第二天下午就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起飞,晚上落地武汉。

落地后,苏州再次展现出“苏州速度”。9日深夜才安顿下来,10日一早就着手准备接管工作,整理物资、开展培训,组建成体系的管理团队。晚上8时,由260人组成的苏州两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光谷院区两个病区,正式开始收治患者。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两个病区共收治了100名重症患者。这一数字背后,是不少医护人员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强力支撑,是克服物资紧张、力量不足等实际困难的勇敢无畏,是和死神赛跑抢出来的时间。他们深知:“我们早一刻完成收治,患者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

前后方通力协作,发挥多学科优势,彰显“苏州力量”

这几天,苏州医疗队驰援的武汉、黄石两地出院人数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人等床”,渐渐变成了“床等人”,病区里的空床位越来越多。

10日,苏州医疗队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上岗“满月”了。苏州一队领队、苏大附二院副院长孙亦晖介绍,截至当天,苏州一队所在的光谷院区E2-8病区收治的患者已经出院38名,实现了较高的救治成功率,死亡率低于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苏州医疗队规范、成熟的诊疗管理流程,也离不开苏州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孙亦晖向记者介绍,光谷院区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很多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苏州医疗队参照国家诊疗指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准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关口前移,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不少患者。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我们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评估,及时给予气道支持,有创插管该上的及时上,毫不犹豫、毫不拖延。”孙亦晖说。话虽如此,有创插管属于侵袭性操作,医务人员操作时可能面临暴露风险;此外,插管后患者不能自理,护理强度会增加好几倍。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医疗队队员用努力和担当撑起了救治成功率。

此次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苏州医疗队中有来自吴门医派的吴医力量。苏州市中医医院派出9位医务工作者,在参考国家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吴门中医为重症患者一一诊脉,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在光谷院区,苏州医疗队负责的患者90%以上使用中药配合治疗,对提升患者食欲,改善呼吸、乏力症状都有良好的效果。

苏州支援湖北的这支劲旅有一批呼吸科、重症救治科的骨干。在大后方,还有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专家担当“后援团”,通过远程会诊、电话连线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为战“疫”最前线的勇士们提供技术支持。“在对一些合并各类基础疾病的复杂型重症患者、在一些特殊药品的使用上,借助后方专科团队的强大力量,发挥多学科优势,群策群力,既快捷有效,又展现了苏州医疗的综合水平。”孙亦晖介绍。

“我们不仅要治愈患者,还要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必须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在脸上勒出压疮。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最普通的行动、护理都比平时费力不少,一个班上下来,往往衣服透湿,头晕、恶心都是常见反应。为防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穿脱防护装备也是一个复杂工程,两人一组互相监督,反复消毒,一天洗手消毒多达20多次。为保证交接班时间,医疗队队员通常都会提前半个到一个小时出发前往医院,早早地做好进舱准备,及时替换下战友。

在这里,隔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患者看不到医生的脸庞,却能感受到苏州医护人员的热忱。住院患者几乎没有家属陪护,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喂药喂饭、清洁身体等都要倚仗护士。医护人员除了保障患者的治疗外,还要在生活上、心理上全方位关怀患者。

2月23日,一场跨越两市三地的爱心接力,“快递”来了一张宝宝的照片,化解了一位新妈妈的焦虑。此前几天,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抗疫前线的苏大附二院医生施晓松发现,病区里有几名产妇患者,患者李女士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宝宝就进了隔离病房,婴儿则被转至武汉儿童医院进行隔离观察。为满足李女士看一眼宝宝的愿望,施晓松联系上支援黄石的苏大附儿院医生张新星。张新星医生又联系上他在武汉儿童医院的同学,托人拍到了这个宝宝的照片。施晓松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仅仅要治愈患者,更要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对即将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却仿佛变得“无情”起来。离别时,患者依依不舍和医生、护士道别,约定疫情结束后要回来当面道谢,“看看卸下全副武装的你们长啥样,我要记住你的样子。”医护人员反倒催促他们“快走快走,快点回家吧”。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姚岚说,自己都不想在医院里说这声“再见”,希望永远不要再以医护和患者的关系再相见。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苏州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患者真挚的信赖,患者的体贴举动也不时让医务人员感动不已。这些感动,来自患者伯伯早餐宁可只喝一小碗粥,也不想给已经很辛苦的护士添麻烦;来自患者阿姨关心护士小妹妹下班后有没有好好吃饭;来自无法说话的老爷爷用颤抖的手写下歪歪扭扭的三个字——“谢谢你”……

冬日渐尽,春光已暖,武汉的樱花正悄然绽放,也让连续奋战多日的苏州医疗队队员们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胜利曙光。(苏报记者张甜甜)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