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江苏最美人物”黄强:“一事一生”践行初心使命
2021-06-17 10:08:00  来源:苏州日报  

  他练就一门“独门绝技”,能在25米高空,操作门机在30秒内把一根直径5厘米的钢针准确无误地插进地面直径10厘米的圆桶中;

  他自创一套“门机操作法”,成为企业门机操作的标准规程和新司机培训的标准教材;以他名字命名的“黄强工作室”,开展多项工艺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他就是张家港港务集团门机司机黄强,20余年来,他秉承“一生一事、一事一生”的工匠精神,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华章,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守初心,要做就做最好

  走进“黄强工作室”,记者的目光被一台大型“游戏机”吸引。三块屏幕全景显示着码头吊装的模拟画面,学员们坐在操作台上,手握操作杆,在黄强的指导下,精准完成木材吊装。

  这是黄强带着工友们自主研发的一台门机操作模拟器,通过实境模拟、数字验算,可以对青年学员更加安全、高效地开展技术培训。把开门机变成打游戏,这背后凝结着黄强20多年来一线操作的智慧和经验。

  2000年,黄强进入公司后,通过刻苦训练,打破以往新司机“1年散货、2年袋装货、3年件杂货”的作业常规,实现一年之内从散货作业直接到件杂货作业的“跳级”跨越,成为公司内响当当的“技术达人”。2003年,21岁的黄强成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最年轻的班组长。

  群雁不乱靠头雁,万马奔腾靠头马。成为班组带头人后,黄强秉持“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理念,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扶持新人成长。

  他收集来港货种资料和作业特点,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选取港口作业中的木材、件杂货、大小型设备等较有难度的货种,把整体吊装过程进行标准化动作分解,自创一套“黄强门机操作法”。

  “一钩准、无声响”“垂直起吊法”“三次停顿起吊法”“一次到位松关法”……如今,这本“武功秘籍”里的一个个“独门心法”已成为每一位门机司机上岗前的“必修课”。

  “为港口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门机手,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黄强说。

  在“黄强门机操作法”基础上,黄强还牵头成立教练团队,开展导师带徒,建立青年员工成长轨迹卡,针对性地教学,大大缩短了门机司机的培养周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蓝领精英。

  2007年,黄强带领的班组被命名为“黄强组”,连续多次获评张家港港务集团“先进集体”,并于2019年斩获江苏省港口集团“卓越班组”和江苏省“工人先锋号”两项荣誉。至今,该班组仍保持着部门乃至公司“操作技能最好、装卸质量最优、全年安全零事故”的卓越成绩。

  善创新,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开好门机之余,黄强开始思考如何攻克技术难关、优化装卸工艺。2012年,“黄强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公司技术攻关的“智囊团”。

  在张家港港务集团港埠分公司的码头上,高高的吊机正把一个“长”着鱼嘴的集装箱吊装到货船上。“别看它样子怪,却是我们吊运散装化肥的‘神器’。”黄强说。

  一直以来,散装化肥的装卸都是港口装卸的一大难题。以往用门机抓斗取料后装驳的工艺,不但会在抓运过程中造成货损,还会给港口环境带来扬尘污染。

  黄强在一条散改集的电视新闻里找到灵感,“是否可以尝试用集装箱来进行小比重货物的转运装卸呢?只要解决如何起吊集装箱和实现倒料操作,便可以达到不落地的效果。”

  说干就干,他带领“黄强工作室”的技术员对集装箱进行针对性改造,设计专用吊点,同时将集装箱一端改造成两条卸货通道。由于该装置外形酷似鱼嘴,黄强亲切地把它叫做“双鱼嘴集装箱”,不但可以做到完全不落地、无污染,还实现了物料快速装卸和转运,大大提高了效率。该成果获得了2018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黄强工作室”成员智慧的迸发。

  推行“一拖多挂”和“司机理货交接”模式,提升工班价值;率先实现非流程码头散货不落地,让港口“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净、港更美”;木材作业人货分离,迈向木材作业全面机械化……截至目前,“黄强工作室”累计开展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53项,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获“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荣誉称号,黄强本人获评“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现代化港口的发展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港口安全、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黄强说。

  勇担当,“急难险重我先上”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越是危难时刻,越能彰显初心本色。

  2020年初,疫情来势汹汹,黄强勇当“党员突击队”旗手,带领“黄强组”26名组员坚守一线,争分夺秒、全力保障援助湖北防疫物资的转运。

  2020年2月7日,载有90000吨矿粉的“阿斯特蕾亚”轮靠泊,该轮所载矿粉是武汉钢厂保产所用。“黄强组”负责最后18000吨矿粉的收尾清舱工作。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工作量,最少需要9个小时,但为满足战“疫”生产保供需求,确保货轮隔天开航,调度部门要求“黄强组”必须要在2月9日凌晨2点前完工,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7个小时。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黄强带领班组成立战“疫”突击队,通过“三人开两机”的模式,人停机不停,全面提高作业效率。就这样,“黄强组”不但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还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1个小时,船时效率达到2857.14吨/小时,创下了历史新高。

  黄强说:“对港口来说,战‘疫’保供是责任,更是使命,再苦再累也值得。”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黄强组”累计完成作业量30万吨,相比平时提升20%,最繁忙的时候一天仅休息了4个小时。

  湖北疫情防控牵动人心,黄强带头捐款6000元支援抗“疫”;“黄强组”里有5名外地员工返程后需要居家观察,他和同事们自掏腰包采购新鲜的蔬菜、猪肉、大米,“跑腿”送上门;社区查控点需要有人值守,他第一个报了名,把休息日变成值守日,全天候守护居民安全……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黄强坚守岗位、冲在一线,彰显出一名基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急难险重我先上。”这是黄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攻克“一带一路”重要物资水泥预制梁和管桩规格多、自重大等吊装难题,保障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的施工建设;针对高档马口铁总结出“连点操作法”,实现无损装运;创新“慢档同步吊装法”“跟随稍带刹车旋转法”,顺利破解超重化工设备的吊装难题……多年来,黄强一次又一次地挑起大梁,奋力突破装卸工艺瓶颈,用坚守付出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创新实干为交通强国和一流港口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见习记者 陈梦娇)

责编:张威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