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除了火热的苏超和“书超”外,为期三天的苏报青少年新闻写作营也与两大热门赛事和活动同频共振,一场场精彩的讲座,让前来参训的小学员们收获满满。7月6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专程从上海赶来,给苏州日报社暑期青少年新闻写作训练营的小学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与写作课。
带着“青蛙尾巴”于生活中捕捉灵感
周锐与写作的初次相遇在一年级时奶奶送给他的《猪八戒吃西瓜》的图画书里。“当时年纪还小,但是我却从这本书里汲取灵感,用拼音和歪歪扭扭的简笔画,在本子上‘写’下了人生第一个自创故事。”周锐回忆道。成年后的周锐,先是在成人文学圈“摸爬滚打”。“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别人都是先在地方刊物试水,我一下子就投到国家级别的《诗刊》,而且第一篇就发表了,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鼓励。”他笑着说。
而周锐与儿童文学的缘分来源于一次偶然。1979年,当时还是船员的他瞥见《新华日报》上《江苏儿童》杂志的广告。“当时我投了一篇儿童诗《下雨天》,20天后我收到了编辑部‘重点作者’的邀请,每个月都会寄给我一份期刊。”周锐说,作为“礼尚往来”,他也常常给杂志投稿,从此一头扎进了儿童文学的奇妙世界。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充满了幽默与想象力。《幽默聊斋》《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凭借这些优秀作品,周锐斩获了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在周锐看来,儿童文学的灵魂就是想象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就是灵感。“就像青蛙虽然没有尾巴,但它当蝌蚪时的尾巴,代表着永不熄灭的童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成为青蛙后也要将这份纯真保留!”他说。
跨界挑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在儿童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周锐还勇于挑战新领域——绘本创作。“我在给好友赠字的时候,往往加些点缀,比如给王一梅加点梅花,给汤素兰加点兰草,给刘保法加一只他童话里的风筝。出版社便以为我会绘画,想跟我合作一套自写自画的京剧故事书。”周锐告诉记者,尽管从未专门学过绘画,可对京剧的热爱和骨子里的好奇,让他决定接受挑战。
为了画好绘本,周锐从临摹京剧剧照开始,一点点学习绘画技巧。在绘画过程中他发现,剧照的单一角度会让绘画作品十分僵硬,后来他学着著名画家韩硕的画法,慢慢生动起来。他把自己写过的故事当作素材,在创作故事插画这一有趣的练习中,不断提升技巧。“给孩子们画画,得注意童趣。这一点我有些得天独厚,我是个没有充分长大的人,像一只有尾巴的青蛙,这尾巴就是童真和不会消失的想象力。”他说。
2024年周锐出版了《当京剧遇见三国》系列绘本,今年已经70多岁的他又推出了《飞禽走兽唱大戏》系列绘本。“这几年来我的书都由我自己画插画,这种‘全创作’的模式,让我觉得可以在作家和绘者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周锐说,京剧和绘画一直是他感兴趣的领域,兴趣是学习的内生动力,而好奇、大胆的性格也让他能够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全新的挑战,“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晚开始都不算晚。”
送给小学员们的写作“秘籍”
谈及阅读与写作,周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阅读方面,他反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不要让专家书单限制了孩子”,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带孩子去书店,阅读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只有让孩子自己选择路线,他们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而在写作上,周锐认为阅读是关键。他坦言,自己小时候对语言诙谐的书籍更感兴趣,痴迷于鲁迅的犀利、果戈理的幽默、马克・吐温的诙谐。就像蜜蜂采蜜,在阅读中不断汲取养分,读得多了,在写作时从喜爱到模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同时,他还鼓励孩子们用心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宝藏。同学们可以养成随身携带本子的习惯,看到有趣的细节就记录下来。”他还特别强调,要保持一颗童心,大胆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要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周锐寄语小学员们。(记者 祁海琳 王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