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苏州学校创新开展沉浸式思政课 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传承
2025-09-02 14:17:00  来源:苏州日报  

  为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深化同学们对抗战历史的认知,近日,苏州多所学校开展沉浸式大思政课,以创新形式推动抗战精神在青少年中传承。同学们走进红色场馆,在实地寻访中感悟家国情怀。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将课堂搬进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通过文物探秘、情景体验、互动实践等形式,学生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在“一支钢笔的故事”环节,该校教师张琪以任天石烈士的遗物为媒,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对话英雄。当了解到这位名医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时,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境界。此外,在面对“夜袭浒墅关”实景复原时,同学们化身“历史小侦探”,通过情景推演破解出“精准情报+灵活战术+群众基础”的制胜密码。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智慧。

  在聆听宣教老师讲述《阳澄烽火》后,同学们亲手制作“芦苇密报”,体验地下工作的惊心动魄。“刘寿华医寓”牌匾背后的谍战故事,更让同学们感受到隐蔽战线的忠诚与信仰。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寻访”实践团成员则分赴江苏省内多地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用青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

  实践团成员兵分多路,深入探访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灌云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无锡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园等多个红色场馆,通过实地考察、聆听讲解、查阅文献等方式,详细了解各纪念馆的历史沿革、展馆布局及特色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们被“会唱歌的搪瓷碗”里陈毅元帅的抗日豪情所感染;在沙家浜,“芦荡夜色”场景中摇曳的马灯让大家真切感受军民共抗敌的坚韧;在灌云,徐佳标烈士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壮举令人动容;在无锡,一把见证军民鱼水情的军号诉说着“江抗”东进的峥嵘岁月;在禹王山,段培德营长的战斗手稿还原了阻击战的惨烈与英勇。

  调研之余,实践团成员还拓展了调研维度。他们走进昆山仓基街社区,携手老兵群体、社区居民共同展开一场致敬中国军人,传承抗战精神的共建活动,通过故事讲述、诗朗诵、知识问答、同唱一首歌等形式,生动展现军人奉献与担当,传递军民同心力量。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奔赴徐州博济养老公寓,开展“家乡英烈事,学子讲给您”红色宣讲。活动现场,学子讲述英烈故事,与老人亲切互动,聆听他们口中的红色记忆。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镇江支队执勤一大队扬中中队,实践团专访了江苏省道德模范张芝荣同志,听他讲述烽火岁月里的坚守与担当,解读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团队成员刘姝言回到家乡,专访身为退伍军人的爷爷,听其讲述祖辈的抗战故事,让家族记忆与民族历史深度交融。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鼓励更多青年学子走近历史、铭记历史,在传承抗战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担当品格。(记者 祁海琳 顾赵忻)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