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张家港 > 正文
张家港市南丰镇建农村:一间“家什屋”充满正能量
2020-09-03 09:51:00  来源:苏州日报  

  竹篮、锄头、镰刀、电钻……在张家港市南丰镇建农村4组的“偶俚家什屋”,货架上摆满了村民捐赠的各种农具。“免费借用、随借随还,方便又省钱。”一名村民为这个新开张的小店竖起大拇指。

  “偶俚家什屋”是张家港方言,意思是“我家的杂货间”。说起这个“杂货间”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建农村党委书记沈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的生活变好了,农具用得不多,但也难免会有不时之需。“很多农具用个一两次,临时去买太麻烦,用过一次又闲置起来,也是浪费。”

  沈兰召集村干部、老党员、村民小组长,合计能不能在村民身边打造一个农具共享的小空间。说起这个提议,4组村民小组长陈秀芳第一个表示赞同:“我家房子旁边就有一个闲置小隔间,干脆用来摆放大家捐出来的农具,供大家借用,我来负责登记管理。”

  很快,“偶俚家什屋”开张了。建农村专门制定了管理制度:每天6点30分至19点30分开放,村民可自由借用货架上的农具和生活工具,用完后及时归还,以便他人借用;对主动提供工具的村民,建农村予以“四德积分”奖励,并在年底股权固化分红中一并发放。

  每天到“家什屋”借东西的人不少,来捐赠的人更多。除了常用农具,还有人送来电钻、医疗箱、工具箱等“大件”。不到半个月,两个货架便摆得满满当当。在一借、一还、一捐中,共享、互助、诚信、节俭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中。

  “偶俚家什屋”隔壁是村民孟坤祥家的“鸡毛换糖”服务点。20节旧电池换两双公筷,50个塑料瓶换一瓶酱油,30个易拉罐换一袋食盐……每月15日、30日,村民们会排着队带着硬纸板、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找孟坤祥兑换酱油、醋、卫生纸等“明码标价”的生活用品。“现在‘生意’很火爆,”孟坤祥笑着说,“村里人把瓶瓶罐罐等可回收物收集好,定时拿来兑换,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得到实惠,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建农村,百姓身边的文明驿站有个响亮名字——“和美乡风志愿岗”。全村共有53个志愿岗,分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的先锋岗、倡导文明生活的环保岗、丰富精神文化的文艺岗等八大类。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每个岗位各司其职,雕刻着村庄精神文明建设的每寸纹理,成为“文明张家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责编:张威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