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王陵街道光明社区:66年,这里散发的『小康之光』
2020-09-09 14:31:00  来源:中国徐州网  

在泉山区王陵街道光明社区明理巷1号南侧,一处7平方米的小房子内,简单的梳妆台,一把椅子,两个皮凳,热水器,洗头池一应俱全。这处小房子有个温馨的名字——爱心发屋。

54岁的理发师孙芹,正挥动着剪刀,技术娴熟地为81岁的张玉兰老人理发。与一般的理发店不同,这里的“顾客”都是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理发的张玉兰老人对记者说:“经常来剪,不收费,都是义务的。”

说话间,老人的头发理好了,虽然满头白发,但理完发后顿时精神许多。拍打完身上的碎发后,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红本本——光明社区爱心发屋优惠证。孙芹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起了一个记录本,记下了老人的姓名和理发时间,并未收取理发费用。

社区党委书记班开玲告诉记者,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在爱心发屋理发是免费的。目前,社区共有70岁以上的老人726人,占社区总人口10%以上。

这间从2017年6月开始营业的爱心发屋,已经免费为社区70岁以上老人理发6000多人次,4本记录本见证着爱心发屋的成长。班开玲说,爱心发屋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重要的是让老人们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温馨服务。“不嫌我们”“服务也才好”“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采访中,老人们的称赞是对这项工作最好的褒奖。

夕阳下,这处位于30多年老建筑群内的爱心发屋散发着愈发耀眼的光芒。

古老的徐州城,秀丽的黄河岸,有个响亮的社区,名字叫光明。光明社区和谐又安宁……成立于1954年的光明社区,已经有着66年的历史。团结、文明、安宁、和谐,这是光明社区的主旋律。

走在光明社区,说起和谐,大家都会提到这个地方:班开玲调解室。

光明社区共有2427户、7110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在所难免。“居民楼里乱堆垃圾、放臭鱼你们社区管不管?”居民李女士情绪激动地来到班开玲调解室。据反映,她居住的楼里一户老人,平时非常喜欢在楼道里积攒一些废品,时间久了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影响居住环境。班开玲带着调解室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做好老人工作,老人当场表态不再积攒废旧物品。工作人员随即帮助老人变卖废品并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百姓一个宁静、舒适、祥和的居住环境。

“事情虽然不大,但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稍不留意,就可能激化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矛盾化小化了。”班开玲说。

十三年来,班开玲调解室共调解辖区内外各类民事纠纷1000余起,成功调解900多起,成功率90%以上。76岁的社区居民王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社区矛盾少了,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小康图个啥?就是日子和和美美、身体健健康康。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有着66年历史的光明社区,辖区散居楼多,多数有40年左右的房龄。虽然是老旧小区,但大家的幸福指数却很高。

66年的历史,从这条街就可以感受到。在夹河街一侧,一个充满古色古香韵味的门头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倒马井文化街区。“倒马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徐州至今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口古井。为了提升周围百姓的生活品质,2018年泉山区政府出资,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打造倒马井文化街区。

站在井边,清澈的井水依然清晰可见,前来参观留影的人络绎不绝。倒马井文化街区两侧经过修整,如今焕然一新。曾经破旧的楼房,换上了新衣,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在倒马井一侧的凉亭内,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聊聊美好生活。凉亭两边崭新干净的柏油路面,犹如群众的小康生活越来越好。

采访手记

一面“幸福墙”

光明社区,这是一个在全国都能叫得响的老典型。小康对于这里的居民意味着什么?笔者确实很期待,也有几分好奇。虽然地处徐州中心城区,但这里多数为有着40年左右房龄的老旧小区、散居楼。相比于新小区,这里的居住环境相差甚远,但群众满脸却写着幸福。在社区办公场所对面的宣传墙上,从爱心发屋、最美家庭到四点半课堂,一项项工作都与居民息息相关。在这面墙上记者找到了答案:幸福,是一个个点滴瞬间,是一项项为民之举,让百姓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幸福感越来越强。(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通讯员 王媛 马宁)

责编:唐凯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