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铜山棠张镇:垃圾分类“分”出美丽乡村新名片
2021-04-27 10:09: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村民垃圾分类投放成习惯,厨余垃圾变成深受欢迎的有机肥,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把一些城市尚未做到位的垃圾分类,“分”出了一张美丽乡村新名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4月22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一疑问,冒着蒙蒙细雨前往采访。

分类桶入户 垃圾“上门收”

走进棠张镇沙庄村,看到街巷干净、门庭整洁、绿树摇曳、景色如画,让人不禁惊讶于这里的优美环境。在村子里绕了一圈,记者发现,家家户户的大门外墙边,都摆着一绿一灰两个垃圾桶。正在投放垃圾的村民夏书兰告诉记者:“绿色桶装厨余垃圾,灰色桶装其它垃圾,现在我家大人孩子都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而且不会分错。”

沙庄村村民夏书兰(左)在倒厨余垃圾

这样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允介绍,2017年,棠张镇成为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镇,沙庄村是试点镇中的试点村。一开始,不少村民并不理解,觉得垃圾要分开投放很麻烦。原先是包给一家专业公司,定点定时收集,效果也不好。

垃圾分类要靠群众参与。沙庄村加大宣传力度,大喇叭里播放起“顺口溜”,宣传彩页送上门,发动党员、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带头示范,还在学校、幼儿园中普及。改变方法,将定点收集改为上门收集,把原来的垃圾收集外包改由村负责,收集员由群众推荐,而且报酬与绩效直接挂钩。

村保洁员在收集垃圾途中

垃圾分了类 废物变“宝贝”

在棠张镇,不仅是沙庄村,其他村的垃圾分类也在快速推广,目前已实现1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走进位于铁营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里里外外见不到一点垃圾,一股淡淡的酒糟香扑鼻而来。

在有机易腐垃圾处理室,一台微生物发酵设备正在运转,棠张镇环卫办主任胡廷昶介绍说,收集员将厨余垃圾送过来,那些剩菜剩饭、果皮菜叶蛋壳,经过高温发酵蒸干,筛选出未被发酵物,24小时就能成为有机肥。

棠张镇有机易腐垃圾处理室

“当生活垃圾经过村民分类、垃圾车分装清运等环节后,等待它的是处理与资源再生的终端环节。”胡廷昶说,棠张镇将垃圾分类和垃圾终端处理一起推进,目前已建起沙庄、铁营、高庄三座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5.5吨,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处理、有机垃圾还田”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体系。

“做好终端处理,解决了垃圾往哪儿去的问题,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就有了治本之策。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垃圾分类成效,分类投放的习惯便慢慢养成了。”胡廷昶说。

棠张镇党委政法委员吴明智介绍有毒有害垃圾处置情况

在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心还有一处“密室”,里面分类存放着各式各样的有毒有害垃圾。棠张镇党委政法委员吴明智介绍说,这里有不少是农药废弃物包装瓶(袋),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用过的农药瓶(袋)统一回收,交回还能换钱,往常散落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农药袋如今成了不再乱丢的“稀罕物”。

“新时尚”日益成为“好习惯”

早上,沙庄村村民徐贵兰吃过早饭后,细心地将鸡蛋壳、残余蔬菜清理好,连同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一起,装进院里绿色的小垃圾桶中。不一会儿,保洁人员上门收集,并在她家的“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上盖章、积2分。

保洁人员将盖过章的“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交给徐贵兰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徐贵兰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连外出游玩,她也会自备塑料袋,将垃圾装入袋中带走。她自豪地说:“因为我们垃圾分类做得好,去年出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的代表还来我们村观摩呢。”

苍蝇乱飞的垃圾池拆除了,地里废弃的农膜不见了,村庄庭院变美了……提到垃圾分类,路过的村民纷纷围了过来,说起好处,如数家珍。

探索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棠张镇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宣传发动和积极引导,群众对垃圾分类普遍认同、支持,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日益成为“好习惯”。据统计,目前该镇村民参与率已达95%以上,全镇6万多人过上绿色文明的新生活。

铁营村垃圾分类收集点

“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垃圾分类在城乡都是难题,关键看有没有结合实际,是否顺应民意、让群众唱‘主角’。只有分出实效、赢得人心,垃圾治理之路才能越走越通畅。”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党委书记郭华良如是说。(供图:王路)

作者:董现国 赵后永 王珊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