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小桥流水人家 “韵”出时代新花
——走进新沂市瓦窑镇诗画田园柳集村
2022-09-15 09:31:00  来源:徐州日报  

在新沂市瓦窑镇柳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广场上,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追逐嬉戏,家长们在一旁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们;在书画室内,有的孩子在翻看读物,有的孩子在玩拼图游戏……中秋假期期间,柳集村的村民们充分享受着闲暇时光。

柳集村位于新沂市瓦窑镇西南,离镇区约4公里,全村共有676户、2972人。村里的82岁老人孙迎仁告诉记者,“之前的柳集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民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主要靠土地,日子过得很艰苦。”老人对村子过去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2015年年底,柳集村成了被帮扶的对象。国家政策的扶持让志在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当时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晁成志兴奋不已。自此,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柳集村正式开始。

“这些年来,徐州市和新沂市、瓦窑镇三级政府对柳集村无论是在资金上、政策上还是人才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晁成志告诉记者。

得益于这种支持,柳集村依托传统农业,打造绿色粮食种植基地,建设柳集粮食加工厂,不断延伸传统农业产业链;大力落实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展花木苗圃种植2100亩,成立花木合作社和土地股份经营合作社,扩大高效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推动产村融合,突出乡村宜居、农民增收,放大“生态宜居”产业效应,发展设施大棚500亩、设施蔬菜种植200余亩、稻田混养200亩,实现高效农业向观光旅游农业转变;盯紧强村富民目标,持续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建材产业园300余亩。几年来,村集体收入连年翻番,今年集体经济预计实现收入120万元。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村“两委”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动“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转变。

站在柳韵桥上环顾四周,绿树环绕、湖水静谧,柳韵家园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徽式新时代农居在绿植的映衬下分外典雅别致,一幅恬静清新的水墨田园画在面前铺展开来。

柳韵家园是柳集村围绕“柳”主题打造的新农村社区,在认真听取专家和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本着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做足“柳”文章。

据晁成志介绍,他们首先以小桥流水风格设计出诗画田园布局;其次,以柳树作为柳集村“村树”,在柳韵家园周边广泛栽种,营造柳集村的“柳”氛围,进而强化大家对柳集村与“柳”结缘的文化认同;同时,通过柳韵家园的徽式建筑风格结合环境布局,呈现出具有中国水墨特色的现代版诗画田园乡村景象。

柳韵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方便村民生活和农村风俗习惯需求为导向,以新村部为中心,以中心公园为轴线,按照整个项目区的功能需要设计不同造型和片区安置。共规划入住村民212户,采取2层4户连体、4层8户连体设计,设置大小户型不一的农家院落满足不同农户需求。

在柳韵家园旁边配套建设村综合服务中心、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0平方米的省示范卫生室、4500平方米的村民广场、50米长廊等;还建有公厕、凉亭,设置健身器材、监控等;完善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垃圾收运以及道路黑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方便农村生产生活。开展空间整治、绿化亮化工程,充分调动群众植绿、护绿、爱绿的积极性,在房前屋后实施见缝插绿、见缝补绿。配套齐全、生态宜居,果园化、菜园化、公园化、景观化的秀美新农村已然成型,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我们村干部的工作现在好做多了。过去商量个事、收个垃圾费啥的,总有村民不配合,得反复做工作。现在都是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有的当老板,有的上班,有的打工,闲暇还要侍弄家里的田地,大家都很忙,有什么事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基本上就能搞定,不需要再一趟趟上门跑了。”晁成志说。

村民变富了、乡村变美了,随之而来的是村民的文明程度、思想觉悟也提高了。大家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积极配合村事务管理,乡村陋习逐步被摒弃,一股新时代的文明新风在柳集村悄然形成。本报记者 王海春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