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森林碳汇,离徐州还有多远?
2024-02-02 09:31:00  来源:徐州日报  

近期出炉的两组数字引人深思:

江苏省各地2023年度林木覆盖率监测认定结果公布,徐州市林木覆盖面积3535.52百公顷,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31.58%,居全省第二。

“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首次分红,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0日,将有3亿元红利陆续发放至该县167个村集体和5.1万户农户手中。

面对风生水起的碳汇市场,徐州丰富的森林资源仍然“待字闺中”。在点“碳”成“金”的道路上,徐州面临哪些挑战?

林业大市,做强“碳库”

山清水秀,林茂田肥,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这就是林木覆盖率31.5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6%的徐州冬景。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徐州曾因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矿山开采,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42.33万亩和采石宕口400余处,由此导致了耕地损毁、基础设施损坏、山体破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多年来,徐州人植树造林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二次进军荒山”实现全市荒山绿化全覆盖,到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顺利收官,再到紧随其后的“五年计划”,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徐州早已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从新中国成立时森林覆盖率1%,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27.8%,连续十七年冠居全省,一代又一代徐州儿女在“石头缝”里种出了森林城市,在图上找空间、到脚下挖潜力,铺就了一层又一层绿意。

如此优秀的成绩,虽不能与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的福建、云南等省份相提并论,但对徐州来说是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

“江苏是全国平原占比最高的省份,没有深山老林,森林资源‘先天不足’。徐州属于林业‘小省’中的林业‘大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李全胜介绍,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森林越健康,碳汇量也就越大。徐州市近年来不断调整思路,由大规模成片造林向精准化、精细化、高质量造林绿化转变,将增绿、扩绿、复绿和森林提质增效作为重点工程。每逢重要节点,都会对靠近主城区的山林进行改造提升,清理出现退化或者病虫害的侧柏,补植彩色阔叶树木,同时推进大运河景观文化带生态绿廊、黄河故道沙区两侧防护绿带建设及河湖岸林业生态提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

森林碳汇,储量几何?

说到森林碳汇,很多徐州人会想到池杉林海、岛屿棋布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近日,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碳储量估算初步成果出炉: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植被、水体)总碳储量为51507.54吨,其中植被的碳储量最大,达到24573.06吨,占比47.7%。从不同植被配置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来看,乔木+灌木+草地的组合,远高于其他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发展森林碳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而森林碳储量的计算,是一项极其复杂、庞大的工程。

潘安湖湿地碳储量的调研,由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教授、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渠俊峰带领的科研团队承担。他们2020年开始在潘安湖进行采样、实验和数据分析,广泛采集景区的地表植被、水体、土壤等样本一一分析,为揭示采煤沉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变化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区域碳汇的贡献提供数据基础,也为采煤沉陷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固碳能力和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潘安湖景区的碳汇数据调研,可以有效扩大当地的碳排放空间,为下一步进行碳汇交易提供充分的条件,打造更多的碳汇福利。”渠俊峰表示。

森林碳汇交易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抵消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关于森林碳汇,国家林草局在2022年明确指出“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碳汇能力”;生态环境部在2023年10月发布的《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其中两项与林业碳汇有关。

全市森林碳库究竟有多大?碳汇潜力几何?徐州正在“碳”索。近年来,除了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瞄准”潘安湖景区,徐州国源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单位也联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手对徐州市林业资源展开全方位调研,为森林碳汇交易拉开序幕。

点“碳”成“金”,路有多远?

生态价值量化难,转化更难。

“并不是所有的森林碳汇都能拿来交易。按照当前的规则,只有通过森林抚育手段和林业措施增加的碳汇量,才能上市交易。”李全胜说,能够“卖碳票”的森林,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能够长期保存的公益林;聚碳能力强的幼龄林;交易年限在30年以上;森林的所有者、经营者、交易者、交易平台平等参与。

从森林碳汇到碳汇交易,徐州还有多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将森林碳汇这一无形的生态价值顺利转化为有形的生态价值?

“徐州森林资源丰富,说明森林已有的碳储量多,但碳汇交易的增量与已有的储量关系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很多因素来综合判断。徐州目前仍然处在基础调研阶段。”李全胜分析说,目前徐州市拥有公益林30多万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森林碳汇交易,江苏省林业局也对我们寄予厚望,但经济效益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资本投入。

作为“中国竹乡”,浙江省安吉县拥有毛竹林90多万亩,竹林碳汇从启动到获益,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

早在2010年,安吉县就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建成全球第一座毛竹林碳通量观测系统,实施全国首个竹林经营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形成2.1万亩试验林,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实验数据和基础经验;2021年上线中国首个“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2022年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竹林碳汇共富项目,推动生态资源变生态资本、变共富分红,让一次性收益转变为30年可持续增收。

2023年,安吉县竹林碳汇交易量为4.6万吨,交易额达380万,同比增长逾100%,80%以上收益归村集体。安吉县两山银行综合管理部副主任罗煜先告诉记者,“每笔竹林碳汇的测量、换算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使用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开发的方法学,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的。而且这种方法学只适用于毛竹林,森林碳汇的计算方法应该更为复杂。”

“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江苏省尚无交易先例,目前国内还没有我们能够套用的交易公式,变现效益如何分配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徐州还要‘摸着石头过河’”。李全胜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