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苏北田野,金黄麦浪与碧绿稻苗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泉山区柳新镇魏庄村的田间地头正上演着另一番丰收盛景——近年来,随着一场场移风易俗变革在这里悄然发生,文明新风似灵动音符,跃进百姓心田,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文明乐章。
6月27日,柳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气氛热烈,一场备受瞩目的宣讲会在此举行。这场宣讲会的主角,正是徐州市移风易俗案例汇编重点案例——柳新镇魏庄村。从旧习惯到新风尚,魏庄村以其独特的“四步走”策略推动移风易俗实现深层变革,展开了一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转型蝶变。
党建引领:破陈规 迎转机
曾经的魏庄村,被红白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陋习困扰,村民之间互相攀比之风盛行,哪怕囊中羞涩也要举债办席,由此引发的婚姻财产纠纷屡见不鲜。“那时候村里的风气,确实让人很头疼。”宣讲会上,魏庄村工作人员感慨道。
转机发生在2018年。这一年,魏庄村以党建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场深刻变革就此拉开帷幕。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从制度层面为移风易俗筑牢根基,有效遏制了歪风邪气蔓延。
如今,魏庄村已连续多年获评省、市“文明村”。走进魏庄村,绿树成荫、道路整洁,产业蓬勃兴旺,矛盾纠纷的不和谐声音大幅减少,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诉说着党建引领下的文明蜕变。
多元宣传:润心田 树新风
在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宣传引导是关键一环。宣讲会上,魏庄村分享的“宣传引导四步走”策略,赢得现场阵阵赞叹。
线上宣传别出心裁。村里借助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播放精心制作的移风易俗短视频。这些视频内容丰富、形式鲜活,既有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又有深入浅出的政策解读,让村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文明新风尚的熏陶。
线下宣传多管齐下。道德讲堂里,一场场精彩讲座传递正能量,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LED屏上,滚动播放的文明标语时刻提醒人们摒弃陋习、倡导新风;户外宣传栏中,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展示了移风易俗的成果和典型事例,吸引村民们驻足观看。
村民秦大伯的故事,正是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2021年,秦大伯的妻子离世后,他主动遵守村规民约简办酒席,并将老伴安葬在公墓。“现在大家都觉得,简办不是丢面子,而是真省心。”秦大伯的话,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创新举措:响喇叭 接地气
“乡亲们呐,今儿个咱唠唠这移风易俗的大好事儿……”如今,魏庄村的田间地头常回荡着这样亲切又接地气的乡音,用“土言土语”传递着移风易俗的新理念。
为让文明新风更接地气,魏庄村创新推出“土味喇叭响起来”的做法。村组宣传员们用熟悉的方言,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宣讲。亲切的乡音让村民更易接受和理解移风易俗的好处。
流动宣传车穿梭在村巷之间,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移动阵地,所到之处总能吸引村民驻足聆听,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此同时,村里44名固定志愿者、25名移风易俗劝导员活跃在一线,像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将文明新风播撒到每个角落,让文明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制度保障:列树阵 成自觉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得有制度来撑腰。”魏庄村独创的“树阵管理”制度,成为此次宣讲的一大亮点。
该制度以“群众为基、党员为叶、驿站为枝、支部为杆、总支为树阵”,构建起紧密相连的管理体系。党员被分配到“红色驿站”,每名党员联系N户群众,实现政策宣传、矛盾调解“零距离”。在制度的保障下,移风易俗从政府单方面推动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今的魏庄村,村规民约上墙入心,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成为村民共识,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得愈发绚烂。
移风易俗,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更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金钥匙”。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魏庄村以“四步走”策略蹚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正以崭新姿态传递新时代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本报记者 段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