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保持好平衡,一二三预备——起!”5月7日上午10点,阳光明媚,常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彩色跑道上,“阳光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户外活动。带领他们的,是一个个子高高、说话很温柔的男老师。
这个“90后”的大男孩名叫童寒悦,2017年考入常州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他也是常州市儿童福利院近年来的唯一一位男老师。
其实,童寒悦和市儿童福利院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母亲,曾经是这里的保育员,他的父亲,也是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童年的许多日子,是跟着父母一起在儿童福利院度过的。
“其实刚进来,发现实际情况和想象中的不一样。”童寒悦印象中,他小时候的儿童福利院,还有不少正常孩子,但如今,院内的100多个孩子,99%都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残疾。
对特殊儿童不熟悉,更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这份工作,能不能胜任?童寒悦给自己打了个问号。他先跟着带班老师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摸清每个孩子的脾气。“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我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也适应了如何跟孩子们相处。”上课前,童老师会大家做手指操和舌操,然后再开始一天的教学。认字、发音、美术、手工等等课程,如今这个“90后”大男孩已是“阳光班”的“大家长”,负责9个孩子的日常教学。
针对不同的孩子,童寒悦还设计了专门的课程。莱莱是一个脑瘫孩子,很瘦小,走路容易摔跤,为此,户外运动时,童老师让她以平衡、跨越障碍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帮她锻炼平衡能力,这样也能避免生活中因为走路出现的危险,减少受伤的次数。” 童寒悦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专业,今年疫情期间,他还带领孩子们创作了不少抗疫宣传画。
和“常宝们”在一起,也有许多暖心的事。比如,上水果认知课。课程结束,童老师会给孩子们削水果吃,这时候,一会儿有孩子搬来垃圾桶,一会儿有孩子搬来小凳子,还有的孩子趁着童老师不注意,直接塞了一块苹果给他。“这些孩子虽然不健全,但是都保有一份童真,和他们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可爱之处。”(吴燕翎 朱臻 童国洲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