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正文
挽救“困境孩子”
妇联、检察机关联手实施强制“亲职教育”
2020-06-03 09:50:00  来源:无锡日报  

昨天早上8点多,坐在一所市重点小学附近台阶上的小明,已经哭红双眼、捂着肚子10多分钟,自从上二年级以来,他几乎每天上学前都会莫名地“肚子痛”;原本有望考入省重点高中的小刚,今年初却出现在了派出所,为了朋友义气,他参与斗殴,包里还带了两把刀。

“学困生”“问题孩子”是特殊困境儿童,他们该如何走出困境?昨从市妇联获悉,全市首例强制“亲职教育”实施,市妇联联合检察机关为一个家庭制定一套教育方案,让参与斗殴的小刚免于刑罚,明确家长职责,用家庭教育和爱的力量帮助涉案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找回家庭的温暖。

锡城困境儿童到底有多少?市妇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透露,锡城18周岁以下的特殊困境儿童并非缺吃少穿的经济困难型,他们是一群精神上更需要特殊陪伴的孩子,其原生家庭里或许缺失了最重要的角色——爸爸妈妈。“有的父母亲是重病或残疾,还有的失联、失踪,或者死亡。”截至3月底,我市共排查出困境儿童2682人,但处于特殊困境的儿童人数远远不止于此。

孩子出现问题,根源常常出在父母身上。一上学就“肚子痛”的小明已经出现神经性厌学反应,令“学困生”陷入困境的正是家庭教育。如今,儿童生长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父母的过高期待、过度关注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在家长的“用力”栽培下,孩子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父母的初心变了,有了比较后,不再无条件接受孩子,孩子的不足和缺点继而被放大。”相关人士说。

“拯救‘学困生’,亟需智慧的家庭教育。”市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接待的来访案例中,一半以上是亲子教育问题。一位儿童心理专家直言,知识不等于智慧,甚至有高知父母对“挫折教育”深信不疑,极度严厉,对孩子永远板着脸。锡城“学困生”以初中生居多,孩子成绩一下降,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安排更多补习,长此以往孩子的“机灵劲”被消耗殆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这位专家呼吁,家庭教育没有“套路”,“学困生”父母应在实践中生发智慧,更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用心陪伴,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马雪梅)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