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17年来累计受理各类求助电话7.5万多个,受益人群达24万多人次,成为群众用电“守护神”,今年8月获得“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一片真情点亮了万家灯火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几乎没有休息,他们全力保障市民用电,一如每个假日。在过去的17年里,这支江苏省电力系统首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先后累计受理各类求助电话7.5万多个,现场服务4.8万多次,受益人群达24万多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今年8月,服务队更是获得了由中央文明委举办评选的8月份“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进行线路抢修。 记者龚丹
17年前,6个人竖起党员服务队旗帜
17年前,如东电网基础还相对薄弱,故障时有发生,用电高峰时突然断电,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缪恒生在抢修一线工作,他三天两头就会接到类似求助电话。不过,这些求助很多都超过了供电公司的维修范围。
“既然老百姓有需求,我们电力人就应该及时站出来帮助他们,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那我们就‘组个团’。”缪恒生说。
2001年7月,包括缪恒生在内的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4位转业军人发起了组建城区低压抢修服务队的号召,6名共产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这就是江苏省电力系统首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雏形,缪恒生光荣地成为了首任队长。
服务队成立后,联系电话很快被老百姓所熟知,而这个号码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2002年8月的一个晚上,刚刚结束一次抢修回到值班室的队长缪恒生正准备吃晚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共产党员服务队吗?县城黄海路三元小区的一个配电箱出现了故障,整个小区都停电了。”丢下晚饭,缪恒生立刻召集抢修队员迅速赶往现场。检查发现,配电箱已严重烧毁,必须立即更换。“我身材小,我下去!”缪恒生自告奋勇,钻进两米多深的电缆井内,梳理出一根一根电缆,又徒手将重达几十斤的电缆托举了半个多小时。2个多小时后小区恢复供电,缪恒生这才舒了一口气。
今年7月,台风“安比”来袭,风刮倒了树枝,压弯了电线。此时,苴镇敬老院东屏分院一位老人不幸去世,为了给老人办丧事,敬老院的供电不能中断,他们情急之下拨通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已经连续抢修作业的队员们顾不上疲惫的身体和肆虐的风雨,立即驱车前往。按规定,工作人员雨停止后才能清除树木、进行抢修。不过,考虑到敬老院用电急切,队员们当机立断、特事特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树木全部清除,线路恢复正常供电。来不及避雨,顾不上伤口,电话铃响起,队员们又奔向另一处抢修点……
不是在用户家维修,就是奔走在去抢修的路上,这是队员的工作常态,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无论是台风还是暴雨,无论是上班还是假日……17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红马甲的足迹走遍如东的乡镇村居、大街小巷。
四任队长传承,17支服务队遍布如东大地
结束国庆假期,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年轻党员郭鹏匆匆收拾行装,启程前往西藏拉萨。2017年2月13日,郭鹏到拉萨挂职,担任堆龙德庆区农网改造工程的项目经理。在郭鹏援藏的18个月里,他此前一共回来了3次,一次与妻子举行婚礼,一次是儿子慕安的出生,还有一次就是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前后也就二十多天。
郭鹏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第四任队长。虽然不在家乡如东,但郭鹏将服务队“你用电、我用心,一度电、百分情”的宗旨带到了雪域高原。在拉萨,郭鹏被称为“泡面大王”。原来,在挂职期间,郭鹏白天总往郊区的材料站跑,在大大的场子里自己找物资,找到了就紧盯着工作人员,催着他们赶紧发货,到了晚上又赶回施工现场。因为天天中午吃泡面,材料站的人看到郭鹏就说,这“泡面大王”又来了。
远离家乡,郭鹏对服务队仍牵挂在心,他说:“如今,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这和前几任队长的努力密不可分,作为年轻人,更要将这一传统传承下去。”
翻开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历史,接过首任队长缪恒生接力棒的是刘跃平。担任队长后,刘跃平一直希望拓展服务队的服务范围,服务更多百姓。2010年7月31日,刘跃平通过媒体了解到寒门学子陈少华的困境,他自掏腰包购买了慰问品,队员们也自发地捐款,6人组成的小团队一下子给陈少华捐出助学款2000余元。2012年,陈少华的母亲蔡红辉又不幸患上子宫肌瘤,刘跃平写了一封爱心倡议书,短短几天时间,就为蔡红辉筹得了16650元。
第三任队长顾海峰是个80后,接过“旗帜”后,他对服务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年初,服务队平均抵达现场时间为20分钟,顾海峰却对服务队提出将平均抵达现场时间缩短到18分钟以内的要求。为了完成这道“军令状”,队员们每次都绷紧了神经,视抢修电话铃声为“集结号”。2013年至今年8月,这样的“集结号”吹响了一万四千多次!在顾海峰更加高效的军事化管理下,如今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愈发快准稳。
经过四任队长的传承,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从“六人组”发展壮大到覆盖全公司的17支队伍,服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城区低压抢修,拓展到如今的综合能源服务。与此同时,服务队还先后组织开展走访中国好人、探访聋哑学校、帮扶贫困儿童等多项志愿活动,今年以来,服务队已经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67次,结对服务社区(村居)17个,走访慰问学校、敬老院、福利中心等24个,帮扶困难学生40人,进行义务献血260人次。
技术创新,“红马甲”成为企业用电“守护神”
今年6月30日上午9时10分,随着最后一路光伏进线柜的合闸并网, 中天洋口港26MWp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成功。由于该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国网如东供电公司特别成立工作小组,全力以赴服务该项目。共产党员服务队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6月27日由党员服务队“工程项目组”牵头,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及时召开项目投运前协调会。6月28日验收、29日倒送电、30日并网发电,仅仅3天项目便成功并网。“自项目开工以来,多亏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多次来我们单位调研对接,项目才能进展得这么顺利。”中天集团电力主管缪祝群说。
近年来,随着如东经济快速发展,先后有17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项目登陆如东,而作为江苏省建设“海上三峡”的发祥地和主阵地,如东近年来更是大力推进海上绿色电能建设,打造绿色能源新阵地,这对党员服务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不断优化服务过程,提升服务水准,共产党员服务队将创新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服务队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纳贤聚才,集团队智慧,攻疑点难点,创新发明出一系列节能增效的专利成果,打造优质高效服务。近年来,党员服务队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取得12项国家应用专利,14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公司级群众创新成果奖,8项国家、省部级、地市公司级质量管理QC成果奖。
有了技术保障,党员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来我们这里给企业电力体检,大到生产设备,小到日光灯管,他们都细细查看,把我们一整年的电量电费对照核算,光基本电费的方案就给我们出了三种,给我们分析哪种方案长远最有益,哪种方案目前最实,这样,光基本电费一年就给我们省了近10万元呐。”位于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化学工业园的江苏莱科化学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义龙感激地说道。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公司17支共产党员服务分队,累计完成客户电力体检1612户,为客户节省用电成本4800多万,客户按需调整后节约成本600万元左右。同时,发现用电安全隐患1986条,协助客户整改1850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端用电隐患。 本报记者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