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让课后幸福时光长些再长些
2021-11-05 09:00:00  来源:江海晚报  

8月27日,南通“双减”政策出台,9月1日,市妇联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出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

线上采集档案 精准排摸需求

“您希望社区提供哪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您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在哪里?”9月15日,家住海门的吴女士在手机小程序上认真填写着“家庭基础档案表”。“女儿初三在读,在这关键的时候,恰好遇上了‘双减’,档案表里的很多问题正是目前我所面临的难题。”

“‘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在学校,更在家长,家庭基础档案表是我们了解家长心理需求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细化分析家庭信息,精准收集一批问题、摸排一批需求。”市妇联主席张洪晖介绍,“家庭基础档案表”线上填写小程序,每一户档案信息都对应到房屋地址,内容包括家长工作单位、学生就读学校、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及需求等内容的基本信息。依托学校组织家长在线填写,通过一户一档“家庭档案”的建立,健全各地以社区为单位的基本家庭信息库,形成“房对应人、人对应档、档内有详情”的数据地图,有效收集一批家长们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

自9月13日市联合家访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市妇联认真谋划、联合推进,发挥妇联、教体局、社区、学校的联动优势,积极推进联合家访试点工作。南通市首批试点为通州区金沙中学、海门区能仁中学、南通市十里坊小学(崇川区),目前已建立家庭基础档案5629份。

走访重点家庭

构建个性方案

“祝你生日快乐!”10月29日中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海安市立发街道的一户家庭中,一场特殊的生日会正在进行。两个头戴生日帽的少年小敏与小安被浓浓的爱意包围,海安市妇联的相关工作人员买来蛋糕、牛奶为姐弟俩庆生,并给他们送上了提前准备的书包、文具等作为生日礼物。

“小敏与小安的情况比较特殊,是我们在线上采集家庭基础档案表时发现的。父母离异,母亲患有精神病,目前在海安第三人民医院看病,父亲靠送外卖养活俩孩子,因为工作太忙,两个小孩平常没有人管教,吃饭几乎都靠点外卖,小孩健康成长难以得到保证。”海安市妇联与学校沟通商议后,迅速将其锁定为重点家庭,并组织妇联干部、教师、社区志愿者等上门开展联合家庭走访,陪伴孩子过生日、读书、辅导功课,链接校外幼儿托管机构等资源,减免学费等。“刚开始接触时,姐弟俩都比较内向,但现在开朗多了,姐姐现在还学起了舞蹈。”

“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家庭档案的建立,筛选出重点家访对象,把有单亲、留守、失学辍学、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特殊情况家庭列入重点家访对象,制订一批个性化家庭教育支持行动方案,落实“双减”试点工作,有效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

协同教育网络

化解双减焦虑

11月1日,海门区能仁中学的贫困学生赵骄,被她的成长导师——数学教师张老师接到了自己家里。赵骄最近因为学习压力大,情绪低落。张老师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便把她接回了家中,细心劝慰、悉心指导。

这是市妇联积极推进联合家访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一则案例。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准配备成长导师(情感导师、学业导师),其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家庭教育专家、教师等专业优势,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思想行为、学业学习、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延伸家庭教育服务触角、积极回应广大家庭对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需求,市妇联以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载体创新为原则,整合“家长学吧”“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开展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比孩子更忧虑,但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适应了不少。”经常参加张武高“家长学吧”活动的黄建华家长说。

张洪晖表示,南通被中办、国办选作“双减”试点,作为全市11个部门出台20个工作方案之一,妇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网络快速落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初获成效。但真正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课后幸福时光,“双减”仍然在路上。

(记者龚秋瑾)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