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啬园建园100周年。百年啬园,素雅幽静,一张小小的门票见证着这座文化园林的沧桑历史。在南通,48岁的厨师唐均从小就热爱收藏门票,截至目前,他已收藏了近100张不同图案、面值的啬园门票。
近年来,唐均将收藏领域从门票拓展到火花、邮票、烟标、连环画、粮票等多个领域,但唯一不变的便是骨子里深埋的“家乡情结”。
他在“520”当天购票打卡啬园
如今,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使用电子门票,而那些纸质门票,不仅仅是一张票证凭据,也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在通城,论啬园门票收藏最成体系的,唐均当属其中一个。
啬园建于1924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长眠于此。“我收藏了近100张啬园门票,主要源于我对张謇先生的崇敬。”今年4月,他专门撰文《纪念啬园建园一百周年》,发表在“长三角收藏”微信公众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他收藏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啬园门票以及他亲手拍下的啬园风光照。
啬园的前身是南郊公园。自1926年建成至新中国成立初,张謇墓园一直由张氏家人管理。1956年,张謇墓园交由国家管理,1958年5月由张氏家属提议改名为“南郊公园”。“南郊公园门票使用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门票设计比较简单,只是纯文字内容——‘每人一票 撕角无效’,票面金额为五分钱。”唐均介绍,1983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了张謇父子墓茔、墓阙;1985年复立张謇铜像,并改称“啬园”。“这时候啬园的门票已经涨到了每张一毛钱,同时还推出了三分钱的车票。那时候都是骑自行车来啬园,需要购买自行车的寄存票。”
唐均说,80年代后期一直至整个90年代,啬园发行了景点竖式五联票,门票有一角、一角加盖二角、二角、二角加盖四角、二角加盖九角、二角加盖一元五角以及三元等七种价格。多年的积累,让唐均将各个年份啬园门票基本“一网打尽”。他还细心地注意到,2021年、2023年的啬园门票,正面图案相同,但反面图案不同。
一张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老门票是他的心头宝,也是他留存记忆与情怀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发行量越少、发行时间越久远的门票,收藏价值越高。”翻开唐均的门票收藏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两张2011年的啬园门票,“我花了4年时间才收集全了这两张门票,都是2011年同一年发行的,一张是黄色主色调,一张是蓝色主色调,设计成卷轴造型。这还是我与另外一位收藏者用其他门票交换而来的,实属不易。”
今年5月20日,唐均前往啬园购买了一张20元的门票,并来到张謇墓前深深鞠躬。“你看,和去年相比,门票上的图案就不一样了。”作为一名资深门票收藏爱好者,他还有一个心愿:希望啬园在今年推出百年纪念门票。
他从小小火花中窥见历史变迁
这些年,唐均的收藏领域从门票拓展到火花、邮票、烟标、连环画、粮票等多个领域,但无论收藏什么,他始终关注“南通元素”。
“在火花收藏方面,我一直关注南通火柴厂的系列火花。”唐均介绍,南通火柴厂的前身是通燧火柴公司,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18年末创办,其产品行销苏北各地以及南京、芜湖、安庆一带。南通火柴厂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还生产了一些精美的高档火柴、无硫芳香火柴、生日喜庆火柴等,以及特种专用火柴,如抗风火柴、防水火柴、长梗火柴等。此外,该厂还出品了英雄人物、体育、领袖语录、南通风景、工农业生产、戏曲、儿童等题材的火花。
在唐均收藏的南通火柴厂火花中,他最心爱的当属——曹顶人物火花。“曹顶是明代抗倭英雄,是通州余西人。他是我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出于对曹顶的敬佩,近几年来,他多方寻找,先后收集了4枚曹顶人物火花,均是曹顶骑马持剑的图案,但色彩和发行时间不同。
为了深入了解曹顶抗倭的故事,唐均还前往余西古镇(曹顶出生地)、平潮镇(曹顶遇难地)等地,拍照打卡建在南通各处的曹公祠,并翻阅相关史料,制作成一份精美的“电子书”《纪念民族抗倭英雄——曹顶》,并自费打印,分享给广大火花收藏爱好者。
值得一提的是,唐均还收藏了一套南通火柴厂推出的、由7枚火花组成的“红色主题”火花,“这是为了庆祝南通革命委员会成立而发行的。由于存量稀少,文史价值高,价位逐年攀升。”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在桃坞路古玩城发现了这套火花中的6枚,当时价格高达1000多元。为了实现成套收藏的心愿,他又在各大收藏网寻找它们的踪迹,最终如愿以偿。
今年5月,唐均撰写的《通燧火柴厂大吉五铢古钱商标》一文在“南通收藏”微信公众号刊发,娓娓道来他对这一主题火花的收藏见地。唐均介绍,火花上“请用國貨、國貨火柴”等宣传口号,见证了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
“其实,南通的城市文化也在这一张张火花中得以保存、延续。”截至目前,唐均已经收藏了百余枚南通题材的火花,每一张火花背后的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他希望建一个家庭式收藏馆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48岁的唐均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
“我从小就喜欢收藏老物件。”唐均回忆,第一次参观门票展览是1991年在南通市工人文化宫,那也是南通首次举办门票展览。此后,连续七届展览,他每场不落。
“越研究越有意思。特别是淘到自己心仪的藏品时,那种幸福感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唐均说,每天下班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回到宿舍,打开自己的收藏册,细细欣赏每一件藏品,“真正热爱收藏的人,是舍不得卖掉自己的宝贝的。”
翻阅唐均的手机相册,数千张与收藏有关的老物件照片迎面而来;为了与更多圈内人交流,他先后加入了80多个收藏群,认识了天南海北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作为张謇先生的忠实粉丝,他的收藏从啬园门票,又逐步延伸到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濠南别业、颐生文博园等张謇文化旅游景区门票,以及更俗剧院、伶工学社等张謇先生创办文化场馆入场券,先后撰文在“长三角文化收藏”公众号推出了7期张謇有关的门票介绍,引得一批藏友点赞。
目前,唐均在叠石桥的一家酒店担任大厨,平时工作比较忙,但每逢休息日,他都把时间花在了收藏上。“上海、浙江、安徽……但凡周边城市有门票交流展示活动,我都会想办法参加,一是开阔眼界,二是希望能淘到心仪的门票。”对于他的这一爱好,很多同行都不能理解,“别人眼里的一张废纸,但在我眼里就是宝贝。”唐均说,小小的门票里囊括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知识,值得他花一辈子时间慢慢研究。
“未来,我希望能够建一个家庭式的收藏馆,将我数十年来的收藏进行展示,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有条件的话,我还计划做一场张謇主题的门票、火花展,与更多有着家国情怀的收藏爱好者交流学习。”唐均说。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