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思想教化、做人之本,凝结于家训之中。源于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家训和遗训——《钱氏家训家教》是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国现存200多种版本的钱氏族谱,都载有《钱氏家训》,如皋《钱氏族谱》同样将其收录。作为“道德传家”的典范,短短600余字的《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5·15国际家庭日来临前夕,记者前往如皋采访,解码《钱氏家训》的当代价值。
绵延37代,如皋钱氏人才辈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百家姓》中,钱氏一族于五代十国时期崭露头角。吴越国王钱镠以“保境安民”为治国方略,为江南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立下汗马功劳,钱氏家族也因此成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钱镠与如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教育博士钱维存介绍,钱镠早期因家境贫寒,走上挑、贩私盐之路,与如皋民女黄氏夫人结为连理。后应募从戎,屡立战功,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兼淮南节度使,“当时的如皋就在钱镠辖区,皋邑中的钱王府被称为钱镠王驻跸处,其建成促进了如皋古邑的形成,并占有约三分之一面积的重要分量。钱镠王及亲随常来皋邑,引来不少江南民众至如皋定居或联姻,壮大了皋邑的民力,促进了如皋经济文化的发展。”
钱氏家族人才济济,名家辈出。著名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科学家以及钱穆、钱锺书等众多硕彦名儒都是钱氏家族名人,如皋钱氏家族名人历史上有明朝官至顺天府尹的钱藻,史载钱藻曾经“救抚广信贫困之士、修复海河朱家口溃堰、重筑长城古北口诸塞、裁减光禄寺冗费,政绩煊赫”。
大家族的人才“井喷”并非偶然,寻根溯源,与《钱氏家训》这本“育儿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钱镠传下《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到民国时期钱文选整理归纳《钱氏家训》。千百年来,《钱氏家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据如皋《钱氏族谱》记载,钱镠后裔中的如皋子孙有三支,即钱勰支、钱仲达支和钱仲连支。家族发展至今,已绵延至37代。”如皋市钱氏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如皋市教育局原局长、钱氏34代钱祖尧介绍,自十五世始,如皋钱氏以“开邦嵩万在,耀祖德为良,仁孝传家久,诗书立业长”二十字为辈分字号,传承着家族的血脉与精神。
微言大义,行为准则有章可循
“钱氏家训要牢记,时时刻刻严自己,振兴中华齐努力,精神财富万代传……”走进如皋市如城大明小学原校长、钱氏33代传人钱忠群家中,墨香氤氲的客厅里,一幅幅书写《钱氏家训》的书法作品与琅琅歌颂声相映成趣。钱忠群正带着家人重温先祖智慧,四代同堂的教师世家,用行动诠释着“诗书传家”的千年训诫。
“祖先的功业是后代的福泽源头,也是对后人永久的启迪。”钱忠群说,《钱氏家训》个人篇中提出“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深深影响了他对子女的教育,一家四代中出了7名教师,年纪最小的孙女也正在从事幼儿教育。
“《钱氏家训》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层面,建立了家庭与个人、社会、国家的纽带,体现了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钱维存说。在个人修养层面,它强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提醒人们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家庭建设方面,主张“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倡导勤俭持家、忠厚待人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交往中,推崇“信交朋友,惠普乡邻”,鼓励人们以诚信结交朋友,用善举惠及乡邻;在国家治理层面,倡导“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激励人们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担当。
在如皋市如城街道大明社区、钱长村等地,生活着不少钱姓人家。他们中有艰苦创业的花木经纪人、乡村企业家,有诚信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更有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村支书。他们牢记祖先遗训,正为乡村的繁荣兴盛出谋划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如皋125万人口中,钱姓人口18640多人,占比1.5%。
守望传承,美德传家历久弥新
2016年,在浙江临安、苏州、滨海、南通等钱镠文化研究会的推动和影响下,“如皋钱氏文化联谊会”正式建立。
“联谊会成立以来,将钱氏族谱续修、复建如皋钱氏历史文化古迹——‘古柏园’(钱镠王衣冠冢)和钱氏宗祠等家族事业与如皋地区的重点产业如花木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的发展紧密结合。经过多年走访、征集,钱氏老家谱已经汇集、翻拍,整理成一套新的可查询的资料。”如皋市钱氏文化联谊会会长、钱氏34代钱锦亮介绍,联谊会还将《钱氏家训》与廉政文化教育、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助推打造大明社区、钱长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品牌,多渠道、多方位促进如皋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如皋,《钱氏家训》与“好家风”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是‘三和三美’新农村: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如皋市如城街道钱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爱东介绍,结合《钱氏家训》,每年村里都会组织开展各类“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活动,并树立“文明家庭”“好婆婆”“好邻居”等道德模范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村民提升道德素养。“好家风是一本‘无字的书’,需要言传身教,才能代代相传。”钱爱东说,以家风涵养民风乡风,实现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知来处,方明去处。每年清明节,钱锦亮都会带领联谊会成员组团去往浙江临安,参加钱镠王公祭活动,按照传统礼制祭拜先贤,诵读家训。“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与如皋钱氏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物征集、捐献工作,开展《钱氏家训》学习、宣传、践行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钱氏家训》,感悟钱氏文化。”
(记者 陆薇 卢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