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如皋城北街道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农家书屋、网格驿站、新风堂等阵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以“文明实践+”模式,构筑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
筑牢乡村振兴思想根基
思想是引领。万新村紧扣基层党组织是文明实践的“主心骨”,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理论宣讲队伍,邀请老党员、道德模范、致富能手、文艺骨干担任宣讲员,以日常生活事例为切入点,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乡音土话”将党的创理论送到群众身边。老党员王从稳81岁高龄,结合自身经历为村里老百姓上党课,讲述如皋人民七八十年代成功“变高沙为良田”的历史壮举,引起村民强烈共鸣;金鱼养殖大户王振中分享创业经验,将惠民政策融于其中,激发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同时,万新村还利用本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展线上宣传,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率和影响力,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文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
文明实践+环境治理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环境是底气。每月17日为“村庄清洁日”,万新村组织党员志愿者,号召村民一起清理村庄道路、河道沟渠的垃圾杂物,整治乱抛乱扔、乱搭乱建现象,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同时将环境整治与积分制结合,通过“行为量化+激励反馈”的正向循环模式,引导广大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2024年有老百姓提出建议,“红旗河处于万新村交通要道,是村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成果展现,应当进行整治。”万新村两委立即听取民情,着手整治红旗河。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红旗河两侧河坡栽种绿化护坡,居住线屋后增设排水渠和步道,河头配备健身设施,河道环境大幅提升,让老百姓们切实享受到了整洁环境带来的“红利”。目前万新村道路全部硬质化并配备路灯,4条河道整治完毕,2条河道正在整治,绿化覆盖率达95%、整洁庭院490户,美丽庭院13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文明实践+乡风建设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风是根本。万新村以群众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如皋市级“文明家庭”范微微一家尊老爱幼,邻里关系融洽,就是万新村民们看得真切、聊得响亮的学习榜样。每逢传统节日,万新村组织邻里群众在实践站一起开展传统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小村村晚”文艺演出、元宵节的包汤圆猜灯谜、清明节的手工花束制作、端午节的包粽子编花绳、中秋节的诗朗诵吃月饼等等,让村民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村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2023年,村里盘活集体资源,改造集体房屋,打造了一间170平方米的“新风堂”,水、电、空调、厨房等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自建成使用以来,已累计为村民提供22场宴席,推动村民婚丧支出下降15%。新风堂成为践行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的“培养皿”,不断夯实村居文化底蕴。
从理论传播到环境整治,从乡风文明到民生关怀,万新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文明实践扎实行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未来,万新村将继续不断创新探索“文明实践+”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构筑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葛昌宏、杨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