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淮安畅通乡村依法治理“最后一米”
2021-09-03 15:06:00  来源:淮安日报  

实现对乡村的有效治理,既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从提升乡村法律服务供给质效、提高乡村依法治理水平切入,由基层司法所“挑大梁”,创新方法路径,打通乡村依法治理“最后一米”。

“三所”共建,矛盾化解在“快”

“大家听我说,七嘴八舌、叽叽喳喳解决不了问题,能不能选个代表,把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有啥矛盾咱们依法依规来化解。”说话的是金湖县金北司法所所长韩杰宏。

事情的起因是当地多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大家情绪较激动。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相继派人赶到调解现场。经过引导,农民工选出代表,向韩杰宏反映详情,派出所民警配合做好情绪安抚,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则采取“一对一”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历经3个小时调处,矛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农民工喜上眉梢。

面对处在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携手上阵,是市司法局从源头介入,探索“三所”共建促和谐的创新举措。

所谓“三所”共建,即由司法所牵头调解,派出所维持秩序、安抚情绪,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法律指导、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派驻派出所调解组织111个,41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挂钩91个司法所。

今年1-8月,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就参与农村公益法律服务92次,为矛盾纠纷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311次,淮安乡村自治法治化程度逐步提升。

“三调”联动,纠纷处置在“早”

30多年前,潘某因工伤而截肢。根据当年的协议,潘某每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然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年商定的补助标准,如今已难以支撑潘某的正常生活开支。潘某为此向法院提出申诉,表示要打官司。水渡口街道调委会负责人赵成树得知情况后,找到涉事双方进行诉前调解,促成双方签订了提高补助的协议,并由法院予以“司法确认”。

诉前调解是减轻纠纷案件当事人“诉累”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市司法局在畅通淮安乡村依法治理“最后一米”探索实践中,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构建纵贯市、县、镇、村的工作网络,建成相关站点1601个,打造商事、家事、行政、民事纠纷化解综合平台,形成了多方参与、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非诉讼化解格局。

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大力推广应用“苏解纷”线上工作平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通过手机即可申请调处。3月3日,涟水县调委会通过“苏解纷”线上平台,接到侍某的民事赔偿申请。经过情况核实、指派调处,短短5天后,侍某便如愿获得赔偿款2.4万元。“手机一点事情解决,省时省力更省心。”侍某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苏解纷”线上平台累计受理纠纷调处申请143件,通过线上分流办理,已全部办结。

“三类”分治,服务延伸在“细”

基层司法所“体格”有大有小、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当前乡村依法治理过程中的客观状况。目前,淮安已建成大型司法所17所、中型司法所49所、小型司法所25所。如何使其各尽所能、守土尽责,需要精准施策,做到量体裁衣、贴船下篙。

市司法局给出的答案是:分门别类,各用所长,互为补充。其中,小型司法所被赋予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辖区法治需求,着重发挥公证、法援、仲裁、复议、立法等联系点作用;中型司法所重点发挥业务辐射功能,开展疑难案件专家巡回调解、社区矫正基地共享等服务,弥补小型司法所的“短板”;大型司法所则侧重于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

按照上述分治之策,涟水县高沟司法所结合自身毗邻企业的特点,在为农民工服务上做好“文章”,定期开展法治宣传、送法入企等活动。疫情防控期间,洪泽区高良涧司法所勇挑重担,帮助当地开展人员核酸检测5000余人次;盱眙县盱城司法所兵分多路,对重点隔离小区663户居民出行信息进行摸排,同时开展防疫普法宣传。

如今,淮安的基层司法所、基层人民调解员在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愈发显现。截至目前,仅基层人民调解员已帮助预防农村矛盾纠纷7885起。

■通讯员 赵芸影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