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正文
用爱浇灌格桑花——记第六届盐城市道德模范张大中
2020-01-19 10:18: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导读】从2015年7月,作为江苏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起,张大中一直在资助当地学生。

为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形成学习宣传、尊崇礼遇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加快建设“四新盐城”、奋力开辟盐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今日起,本报开设“德耀盐城”专栏,大力宣传第六届盐城市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文明创建先进集体,积极营造树立、宣传和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

即使完成了四年援藏任务,回到盐南高新区伍佑初级中学,张大中与西藏学生的情感牵绊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强烈。1月10日,张大中给在常州奔牛中学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卓玛次仁微信留言:“高一上学期快结束了,把新学的知识再理一理,积极迎考!”

卓玛次仁是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初三(4)班的学生,去年刚刚考入常州奔牛中学内地西藏班。对于身在边疆西藏的学生来说,到内地来完成高中学业,眼界视角乃至升学机会,都将大大拓展,是一份非常难得的机遇。

然而,机遇放到手边,卓玛次仁的父亲却犹豫了。卓玛次仁家是农牧民,家境特别困难,实在负担不起来内地高中学习的费用。张大中不忍心看着一个好学生就此沉沦,反复上门沟通,承诺每学期个人资助卓玛次仁1000元的学习资料费用,一直到大学毕业。

“其实呢,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费已经由国家承担了,对他们家有压力的主要是生活学习方面。”张大中告诉记者,西藏地区依然有许多农牧民,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全家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读书,不能因为经济困难而断了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梦想。

从2015年7月,作为江苏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起,张大中一直在资助当地学生。时至今日,尽管已经完成援藏任务回到盐城,他依然资助着5名西藏学生,其中4人已经就读高中,1人在读初三。

在四年援藏教学工作中,张大中先后教了300多名学生,其中大约十分之一的学生考入内地西藏班,其余的大多进入当地的重点高中就读。回想起刚到西藏的第一节课,张大中记忆犹新。

“课堂效果相当好,学生反应很热烈,但进行课堂小测验后,绝大多数学生都错了。”张大中说,一周之后,摸清门道。西藏当地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其是理科比较差,“1/2+2/3能直接等于3/5”。但与此同时,西藏的学生特别尊师重道,当地家庭都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就出现“高开低走”的课堂情况。

张大中改变的第一步,先降低课堂难度,有些在盐城是常识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还得反复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模式;第二步是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提优补差。对优等生,他每天布置一道难题考他。对后进生,要求他们每天带着问题来见一面。很快,张大中教的第一届毕业班,在拉萨市中考中,数学平均分从接手时的40.6分上升到66.8分。到去年6月份,张大中所带的班级中考人均508分,有12名学生被内地西藏班录取,其中次旦央宗同学以648分获得拉萨市中考最高分,被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录取。

在海拔3850米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张大中有另一个称呼:张爸爸。这是他的学生对这位数学老师的尊称。这个称谓不仅仅体现了他教学水平,更体现了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这种情感,在师生分别后显得更加浓郁。

“在这些天里,您对我们来说就如父亲,我从心底里把您当成我的父亲,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您不要忘了那个很爱哭、考试总考不出高分的女生——德央”。张大中的学生德央毕业之际,在赠给张大中的哈达上写道。

“我很庆幸孩子能遇到您这样一位思想开明、待学生像待自己孩子一样的老师。我能感受得到,每当孩子提起老师时无法掩盖的自豪和高兴……您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更是孩子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引路明灯。”考入西藏内地重点高中散插班学生卓嘎的父亲次仁桑布,在给素未谋面的张大中来信中,道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再轻言放弃,一定勤奋刻苦,只为您期待的目光。”考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强珍,在信中写道。

“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是‘生’,明是非,辨善恶,这是根基,也是底气;其次是‘学’,学得知识,将来成为对家国有用的人,这是阶梯;最终是‘学生’,一个持有纯净之心的不断学习,不断奉献的人。”张大中说,这段话他送给了每个学生,希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记者 姚梦)

责编:史凯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