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从20平米到500平米--我的小康不是梦
2020-07-16 11:14: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班雪凡  

在东台,无论新颖的早餐怎样层出不穷,都无法取代鱼汤面在市民心中的位置,那些分布在台城大街小巷的鱼汤面馆,能拿得住食客味蕾的,城中花园门口的雪琴富安特色鱼汤面算是其中之一。

从2016年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摊位,到如今上下两层楼的早茶店,5年里雪琴面馆4次扩大店面,日营业额翻了10倍,店主周雪琴也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全家的小康梦。

“当时女儿在一中上高二,我来陪读,觉得无聊就想到做鱼汤面吧。”周雪琴笑着回忆自己的创业故事。一开始本就是做着玩的。那是一间与别人合租的店面,20平米的房子,里面拥挤地摆放着6张小桌子,厨房是在外面露天的,下雨的时候就撑起个棚子来,用她的话说,就像是在摆地摊。

刚开始做鱼汤面,周雪琴并不懂得用料考究,自己怎么吃,给客人就怎么做,唯一能满足食客的,就是干净卫生、天天开门。“有一年冬天零下11度,马路上都结冰了,我们还在室外做,我就想今天开门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我的顾客走过来不会失望。”不管多么恶劣的天气,雪琴面馆坚持每天开门,用一碗热乎乎的面迎接客人的到来。正是带着这份诚意,雪琴面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第一家店开了7个月,这个小摊位已经容不下她的顾客了,她又把桌椅摆在了外面,顾客还是坐得满满的。

2017年4月1日,周雪琴换了第二家店,这一次她没再跟别人合租,不同的是店面扩大到40平米,小桌子变成了10张,相同的是厨房依旧在室外,客人依旧坐不下。新的店面带给了周雪琴新的感觉,她越做越认真,开始在食材、服务、环境上花心思,不断提高经营品质。“最不好意思的是下雨天客人还坐在外面,甚至坐在别人店面屋檐下,心里很不舒服。”再换一间大点的店面成了周雪琴最迫切的事。

如果你肯努力,老天爷似乎都愿出手相助,机缘巧合,周雪琴的爱人看到隔壁不远处一家店贴出了转租启事,第二天他们就联系到房东谈租金,第三天就把新店租了下来,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周雪琴有了足够的底气,迫不及待地第三次扩大了店面。此时面馆的日营业额已经从第一家店的500元左右,增加到5000元,周末营业额能达到8000元,遇到大的节假日甚至还能上万。

第三家店虽然有了厨房,但还不能放下所有的设备,砂锅馄饨和蒸包子的操作还要放在室外,周雪琴决定再找一间更大的店面,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装修。去年5月,周雪琴如愿搬进了自己理想的店面,现在的饭店上下两层楼,18张方桌,8张圆桌,4个包厢,所有的设备全部在室内,并且都安装了空调,就连厨房也是一块透明玻璃隔开的,里面的环境如何顾客一目了然。

每一次扩大店面周雪琴都在想,这下该够坐了吧,但每次新店弄好了客人还是爆满,5年来她和爱人每天3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打烊。今天的成绩也是周雪琴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多年来她带着诚信和诚心,把做给顾客吃的当作是做给自己吃的,不断学习研究如何熬制更浓的鱼汤,如何蒸出更香的包子。虽然店内有20多名工人,但她仍掌握着制作的核心技术,就连买菜这些小事她都要亲力亲为。

爱人熬鱼汤,妹妹前台收银,母亲帮着收拾卫生,周雪琴掌管大局,一家人靠着勤奋和努力,用一碗小小的但不简单的鱼汤面,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未来周雪琴早有打算,“开个分店或者加盟,再带几个徒弟,总之继续往更好的方向走。”她说,现在鱼汤面带给她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做事的热情和勇气,做好一碗面,富裕一家人,传承好手艺,绵延精气神,这是周雪琴在小康之路上所领悟的。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