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神兽”出笼。盐城东台市关工委抓住契机,精心组织镇、村、学校关工委扎实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传送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才艺展演,演讲,宣誓,活动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盐城东台市广大青少年群情昂扬,度过了一个意义丰实的七彩夏日。
一支歌,一首诗,激发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7月5日下午,梁垛镇四港村关工委举办“唱响红色歌曲,传承革命精神”活动。100多名中小学生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接着观看视频《海棠血泪》,4名学生共同朗诵诗歌《海棠血泪到底是什么》。同学们了解到中国版图由形如一片美丽的海棠叶缩变成雄鸡状的悲壮历史,内心深处燃起爱国、强国的熊熊烈焰,大家举手握拳,共同宣誓,化激奋为行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幅字,一张画,凝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7月10日,市实验小学关工委组织“红色传承”主题书画才艺展演。同学们挥毫泼墨,书写革命先烈的爱国诗词,精心摘录崇德向善的名人名言。以书法之美,讴歌革命前辈,致敬先哲大师。在绘画活动中,同学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了先烈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聚焦于革命战争的壮阔场景,让人追溯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同学们尽心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每一幅书画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大家纷纷表示,爱国从我做起,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少年。
一口闸,一条船,铭记穿越时空的伟大传承
八月暑蒸,海风猎猎。弶港镇关工委将青少年带到本镇百年水利文物——三门闸。登闸远眺,黄海滔滔,正如范公所云:“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瞳昽每见珠”。壮景在前,老干部现场讲述三门闸在东台垦殖的作用。民国初年,张謇移民。筑堤围滩,兴垦植棉。为泄洪挡潮,投资建闸,1926年落成。斯闸三门,石条筑成。从此,排涝降渍百万亩,冲淤保港30年,范公堤东碱地遂成良田。棉地绿,花如雪,归舟泊,樯如林。农渔共生。而且,弶港镇是个红色小镇,1941年,渔民就将自己的渔船组成浙沪苏鲁海上秘密运输线,支持新四军,驰骋、运输军需民用物资万余吨,时誉“红帆”。故事成为电影“51号兵站”原型。青少年们聆听故事讲述,东望黄海,心潮起伏,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帧合影,一本旧书,培育同心奋进的家国情怀
处暑之际,热雨滂沱。南沈灶镇关工委“五老”讲述老物件故事,正在进行。该镇发动青少年追寻红色基因,寻访队史老物件,浓墨重彩推进“老少同声爱国情,同心奋进新征程”。学生赵志航找到一本旧的、残缺的“少先队员手册”,但当年毛主席佩戴红领巾与少先队员合影的珍贵照片,却完好可辨。同学们争相传阅,引发共鸣,知道知队、爱队,要为队组织献一份力、添一份光。吴雨晨同学寻得《刘志丹少先队》这本书,如获至宝。书中描述与军阀土豪势不两立的两个穷孩子,在陕北找到救星共产党。终因过度疲劳,昏倒在雪山上。恰好,刘志丹同志带着队伍经过这里,把他们救活了。他们两个和几十个与他们一样来找红军的孩子,正式组成了少年先锋队。在过去烽火漫天的征途上,有少年儿童可歌可泣的事迹。“队史老物件”征集活动的开展,引导了少先队员了解光辉历史,传递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少先队员们感到: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东台市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