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射阳县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然而,秸秆禁烧不是一年两次的事,要确保长久的效果,还是要让农民养成不烧秸秆的习惯,自觉地“禁烧”。
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共同愿望。该县各镇区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氛围越来越浓,路边挂满了宣传条幅,村里“大喇叭”也在不停地宣传禁烧令,乡镇干部更是上门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禁烧的有关法律法规。可以说,当前秸秆禁烧的政策、益处和要求,各地都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基本形成了秸秆“不能烧、不敢烧”的禁烧“共识”。
但是,禁烧秸秆的“共识”并非都能转变成“不想烧”的自觉行动。要想让禁烧从一种“共识”转变成一种“自觉”,关键还得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难题。所以,要实现秸秆禁烧,就必须提高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使其变废为宝,切实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因此,机械化秸秆粉碎发酵作为肥料还田,通过技术处理改变组织结构成为优质饲料,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制取沼气烧饭、发电,可以作压制纤维木材。在乡村成立秸秆回收专业技术工作队,大力推广秸秆回收技术,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探索一条科学、环保、经济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让秸秆真正有出路,农民才“不舍得烧”。
“禁烧令”不是解秸秆难题的长久之计。只有让农民从秸秆多元化利用中获益,使农户完成从“不能烧、不敢烧”到“不愿烧、不舍得烧”的思想转变,才能长久打赢夏秋两季蓝天白云“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