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射阳县教育系统牢牢把控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基地、课堂教育阵地、课外活动高地,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
“1942年的11月,上级党委委托林凡同志到射阳县卢祠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同时成立党组织,当时他发展了邵震、邵霆、严恒昭3名党员。他们做好统战工作,推进抗日,同时发动群众,支持地方政府抗日工作……”这是日前卢公祠小学举办的一场特殊班队会——“文教支部在卢祠”宣讲会。卢公祠小学前身叫卢祠小学,是射阳县第一所建立文教支部的学校。宣讲会主讲人是新坍镇关工委负责人、卢公祠小学原校长、老党员陈德富。
课堂是学校党史教育的主阵地。该县各学校坚守课堂教育主阵地,一方面开好思政教育常规课,结合地方特色,将党的历史融入思想品德课程,针对低年龄段学生,采取图片展、文艺表演、口袋书、漫画书等方式进行浸润式教育;针对高年龄段青少年,开展宣讲会、报告会、影视专题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另一方面,坚持讲好党史教育专题课,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老党员等进校园、上讲台讲党史思政课,掀起学习热潮。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融合探索,打破学科的边界局限,挖掘教材,联系生活,课外阅读,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国、知史爱党。
“1952年,毛主席命令我们原来102师转为农四师。农四师奉毛主席的命令,从海门行军400公里,每天跑50多公里。那时候没有车,没有船,背着米袋子、枪和背包,跑的还是蛮累的!”4月25日,江苏省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纪念馆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给围坐在身旁的学生讲述农建四师创业史。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纪念馆是县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像这样的红色教育基地,还有华中工委纪念馆、发鸿红色文化传习所、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等十多处,遍布全县各镇区。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学党史,引领师生知党恩、跟党走,是县教育系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广大中小学生纷纷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英雄在我心中”“寻访红色足迹”等教育活动百余场次,聆听淮海农场老军工、相关学校老党员、党员教育“先锋师资库”特聘讲师等主讲的党史教育专题讲座40多场,受众达10万人次左右。
课外活动高地是该县教育系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县各学校在以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要内容,以诗词朗诵、经典背诵等为主要形式,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学传百年历程”“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等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寻访身边的红色场馆,寻找居住地附近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物,以及一些与本地相结合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让广大师生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增强对党和国家光辉历史的自豪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