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阴雨绵绵。记者来到位于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的明亮家庭农场采访,只见农场100亩池塘波光粼粼,农场主顾明勇正打开增氧机为水体增氧。
“3月初放养虾苗,现在根据成活率补足虾苗,每亩放苗达到30-40公斤。打开增氧机,可以保证虾苗成活率。”顾明勇介绍道。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稻、虾的生态作用,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可把水稻上的虫子吃掉了,同时龙虾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水稻不施化肥,品质自然就更好了,生产出来的生态稻米很受市场欢迎。在稻田里养殖的龙虾个头大、肉质美,同样深受市场青睐。
“等到了6月初,就开始种植水稻。届时,这些池塘里的虾苗全部放养到稻田里。”谈话间,顾明勇接到了常州武进一位客商的电话,客户在电话里下了1500公斤生态大米的订单。
“农场每亩地能收350公斤水稻、100公斤小龙虾,年收益能达到7000元。”顾明勇边干活边介绍。
在一般人看来,“稻虾共生”的原理好像很简单,但是在现实管理上却有特定技术要求。为掌握龙虾养殖技术,顾明勇自费到上海海洋大学学习,同时到湖北、安徽等地的龙虾养殖基地“取经”。学成归来,顾明勇不断升级龙虾养殖管理,提升龙虾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们农场的用工一般优先选择土地流转的农户,季节性用工每年可以获得10000元左右收入,常年性用工的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顾明勇说,“这些农户来农场打工,学到‘稻虾共生’技术,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