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都区秦南镇将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先后建设4个新型农村社区,迁建农户308户,千秋新型农村社区入选住建部全国建筑范例、省首批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在彰显品质上做文章,建美新型农村社区。重抓配套提升。在社区设立超市、电商、快递收发点,增添社区入口标识牌、农户门牌、指示牌等元素,推动污水处理站建设,做好主干道路绿化、房屋后墙刷白出新、木栅栏规范设置,让居民住得更舒适。强化村容整治。紧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水绿辉映”特点,完善微菜地、庭院小景观、村中小花坛。利用村中废弃水缸和石磨等物件,设置生态景观。疏浚社区河道,建设生态驳岸,抓好省道、高速、旅游廊道沿线农房搬迁。提升社区内涵。围绕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特点,挖掘整理烈士战斗事迹,建设千秋村史馆、布置产业展示厅,唤起群众的“老家记忆”。
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激发发展活力。深挖特色产业。千秋村挖掘传统高空、防腐、建筑装潢等特色行业资源,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挥优势,吸纳新型农村社区富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基地务工,让村民“在外创业、回村安居”,为家乡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泾口村以蛟龙航务打捞为依托,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男浚女织老管园”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千秋村着力建设鲜果农场,搭建了13座连栋大棚,培育桃树、阳光玫瑰葡萄等高品质经济林果,让留守的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泾口村以泾口生态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开展垂钓大赛、果品采摘、农家乐体验、舞狮表演赛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做强集体经济。通过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增加集体耕地收益,推行村干部领办集体农场,加大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发包力度,确保村集体经济净收入持续增加。依托产业分红、集体农场就业等方式,巩固低收入户脱贫成效。抢抓蟒蛇河水上文化旅游长廊、331省道都市休闲旅游长廊建设机遇,发展乡村旅游。
在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提升幸福指数。塑造文明新风。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统筹推进百姓大舞台、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社区治理氛围。抓好社区服务。综合区位特点、居民特征、服务半径、群众需求等因素,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千秋村民办事流程,用“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办”,让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完善物业管理。依托“三老”、乡贤、社区民警、五位一体管护员,按照3个1/3物业收费模式(镇、村各筹资1/3、村民预付1/3),采用管理协商、共同缔造模式,形成共同建设、共同管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