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预防为先 减灾有道 宿迁市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2025-05-13 09:20:00  来源:宿迁网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我市不少地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一起来感受我市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

临“震”不慌 演练有方

为增强广大群众安全意识,连日来,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联合多方举办了多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志愿者通过“演练+科普”等方式,向市民讲解不同场景、不同情况的应急避险方式,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5月11日,在宿城区幸福街道矿山社区,来自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张家喜就为该社区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灾减灾宣传课,他围绕地震前兆预警、自救互救避险常识和震害防御等方面,讲解地震发生后自救逃生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应对地震灾害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拓宽孩子们防震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面。现场,张家喜还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地震灾害的科普视频,他抛出了多个问题,吸引孩子们参与互动。

随后,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还与矿山社区一起开展了地震演练,随着一阵警报声响起,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参与演练的群众反应迅速,在志愿者有序引导下,双手抱头、弯腰低头,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撤离。整个演练过程有条不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切身参与地震演练,我不仅学到了应急避险知识,还掌握了一些面对突发状况的防护措施。”参与演练的市民陈斌说。

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秘书长刘彩红介绍,连日来,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已联合多个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接下来,她和其他队员将继续做好防灾减灾科普,让防灾减灾知识深入人心。

学习消防知识 筑牢安全“防火墙”

为切实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5月12日,宿城区项里街道黄河社区联合宿迁市春雨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展了一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居民踊跃参与。

“如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清晰告知起火地点、火势等关键信息……”在宿城区佳源·公园一号小区,宿城区项王故里专职消防救援站的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火灾的危害性、科学防火措施、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消防知识普及。现场,工作人员还通过播放火灾案例视频警醒居民。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并指导居民分组体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灭火”。

随后,宿迁市春雨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向居民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册,内容涵盖灾害预警信号识别、家庭防灾要点等。“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他们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宿迁市春雨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陈亚兰说。

走进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 学会逃生和避险

“今天我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看到有不少带有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展板和翻翻卡,孩子很感兴趣,也学到了很多的防灾减灾知识。”5月12日,在宿迁市洋河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内的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不少市民来到此处参观,市民陈女士发出感慨。

据了解,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分为2层,设有感知地震、抗震科技、防灾行动、地震斜楼四个区域,可以有效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增强公众防震防灾意识、提升公众震灾自救能力。

在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墙面上的展板学习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使用馆内设施,参与互动。在“震后小屋”“震后长廊”等互动区域,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此亲身体验不同震级的地震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的地震斜楼区域,建有一栋楼体倾斜角度约21度的模拟训练斜楼,该建筑面积约561平方米,层高约13.2米,共有3层。在这里,市民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破坏力,了解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急和自救互救措施。

“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建成以来服务了众多市民,欢迎大家在防灾减灾宣传周走进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学习应急避险方式,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宿迁市抗震防灾科教馆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防灾减灾知识请牢记

遇到地震怎么办?发生火灾如何逃生?掌握防灾减灾知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记者联系到了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张贝贝。

“‌防灾减灾知识‌主要包括地震、火灾、暴雨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遭遇地震,市民要掌握有效避险姿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固定物体。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张贝贝说,在室内,市民要就近躲避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也可以快速跑到空间小、有支撑的房间,远离窗户、镜子等隐患处。在室外,则要远离高树、立交桥、高压线、路灯、广告牌等。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用火、用电、用气增加,在生活生产中,稍不留意就易引发火灾。“市民如发现火情,要迅速拨打报警电话,讲清失火地点、起火物质、火势大小、被困人员等信息。同时要保持镇静,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逃生时为防止烟雾中毒,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撤离。市民如住在高层住宅,不可以搭乘电梯逃生。”张贝贝提醒,若被大火困在室内,不具备撤离条件,可用湿床单或湿毛巾将门窗缝隙堵住,并进行呼救和等待救援。

“夏季,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如遇暴雨天气,市民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尽量减少外出,同时关好家中门窗。在室外,市民则要避开积水严重路段,不在立交桥下等地势低洼处逗留,同时远离用电设施。”张贝贝说,每个人都是防灾减灾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保持对潜在危险的警觉,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高自身知险识险、防灾避险的能力。(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