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楚海从

事迹:往来奔走为残障群体排忧解困的退役军人

简介:楚海从,男,1968年11月生,响水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职工。楚海从在军队服役期间曾采写多位残疾人故事,对残疾人群体有一份特别牵挂。2000年转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工作,23年来倾心为残疾人服务,推动建成县级托养中心以及镇区残疾人之家和残儿康复机构,惠及残疾人1000余名,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220多户困难残疾人增收,还发挥写作特长,聚焦残障群体,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稿1000余篇。

楚海从,男,1968年11月生,响水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职工。从军15载转业后,他满怀对残障群体的真情,主动要求被安置到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23年来,他筹款领办“响水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帮助56名盲人就业增收。他推动建成县级托养中心以及镇区残疾人之家和残儿康复机构,惠及残疾人1000余名。他承办省助残实事项目,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220多户困难残疾人增收。他发挥写作特长,聚焦残障,1000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等采用。

一份热爱:转业安置时出人意料的选择

一枚军功章、一摞荣誉证书……见证着楚海从15年军旅生涯的坚实脚印。1986年,他满怀豪情踏上参军卫国的征程,来到海军第一训练团成为一名战士,几个月的军训和专业学习后,楚海从获评“理想在岗位上闪光先进个人”称号。

15年的军旅生涯中,楚海从先后做过团部文书、当过学院广播台编辑、干过报道员等,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尽心尽责、任劳任怨。15年军旅,18次受奖,1000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等报刊采用,其中,最让他记忆犹新的《盲母摸儿》《久病床前有孝媳》两篇有关军人家庭残疾人故事的作品刊登后,在军地产生较大影响,楚海从因此荣立“三等功”。从此,楚海从在心底埋下了对残疾人特别的爱。

2000年,楚海从满怀豪情和信心转业到地方。当时安置转业士官政策上是按照个人的各项获奖荣誉积分,按照高分到低分顺序选择工作单位,楚海从在同年转业的军人中积分最高。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响水县残联下属单位的残疾人劳动服务所,从一名老兵转身成为服务地方残疾人的一名“新兵”。

一种品质:像螺丝钉一样紧紧铆在岗位上

步入新的工作岗位,楚海从充分发挥自己撰写新闻报道的特长,把自己接触到的服务残疾人的每一件感人事迹写成稿件,大力宣传报道残联工作的社会意义、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社会扶残助残关爱典型,每年有50多篇稿件被县内外媒体选登采用。

单位领导让楚海从负责康复站、托养中心的创建工作,他很快就完成响水县康复中心创建验收并投入残儿抢救性康复训练。顶岗办公室主任的10余年里,他建议领导按照司法程序推进残疾人保障金工作,保障金由2003年的不到20万元递增至600余万元。负责康复站、托养中心工作期间,他积极推进托养向镇区残疾人之家延伸,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服务,机构设计和运营模式得到省、市残联领导的肯定。

2019年,楚海从承办省政府助残实事项目,为142户残疾人家庭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站,每户年增收2000元。同时,他还积极带头创建省级“九丰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30余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辐射80多户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此外,楚海从负责盐城市特校招生工作10余年,先后介绍130余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一腔真情:关爱服务视朋友如亲人

20多年来,楚海从对残疾人的那一份真情从未改变。有一次评残期间,他乘坐公交车上班时,看到7、8个带着拐杖的人坐着三轮车往县城赶,估计是从农村上来评残走错方向,他立即下车追赶,并把他们带至评残现场,几个人直夸他是好心人。

2008年,为了完成县级盲人按摩服务场所创建示范点,楚海从让家属向亲戚朋友借钱和拿贷款,领办响水县“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与妻子一起进村入户,劝说盲人学习按摩技术就业挣钱。后来“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被省残联评为“三星级”盲人服务场所,10多年来先后培训56名盲人学习按摩技能,年收入达20000元以上。

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响水县陈家港镇王商村残疾户薛昌华饲养的170只豚鸭卖不出去,全家人非常着急。一筹莫展之际,楚海从立即通过相关媒体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仅几天,豚鸭就被网上的好心人订购一空。“你对待我们残疾人真是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啊!”事后,薛昌华紧紧握着楚海从的手,感激地说道。

回到地方二十年,他始终坚守真情与初心,一直默默坚守在服务残疾人一线,先后三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获响水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市残联系统十佳服务之星、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盐城好人等荣誉。

“能为残障朋友们多做一件实事,心里就多一份快乐与欣慰。”楚海从用自己勤恳真挚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示着一名忠诚老兵“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新时代风采,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盐阜大众报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3年 > 第一季度 > 正文
楚海从

楚海从,男,1968年11月生,响水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职工。从军15载转业后,他满怀对残障群体的真情,主动要求被安置到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23年来,他筹款领办“响水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帮助56名盲人就业增收。他推动建成县级托养中心以及镇区残疾人之家和残儿康复机构,惠及残疾人1000余名。他承办省助残实事项目,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220多户困难残疾人增收。他发挥写作特长,聚焦残障,1000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等采用。

一份热爱:转业安置时出人意料的选择

一枚军功章、一摞荣誉证书……见证着楚海从15年军旅生涯的坚实脚印。1986年,他满怀豪情踏上参军卫国的征程,来到海军第一训练团成为一名战士,几个月的军训和专业学习后,楚海从获评“理想在岗位上闪光先进个人”称号。

15年的军旅生涯中,楚海从先后做过团部文书、当过学院广播台编辑、干过报道员等,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尽心尽责、任劳任怨。15年军旅,18次受奖,1000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等报刊采用,其中,最让他记忆犹新的《盲母摸儿》《久病床前有孝媳》两篇有关军人家庭残疾人故事的作品刊登后,在军地产生较大影响,楚海从因此荣立“三等功”。从此,楚海从在心底埋下了对残疾人特别的爱。

2000年,楚海从满怀豪情和信心转业到地方。当时安置转业士官政策上是按照个人的各项获奖荣誉积分,按照高分到低分顺序选择工作单位,楚海从在同年转业的军人中积分最高。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响水县残联下属单位的残疾人劳动服务所,从一名老兵转身成为服务地方残疾人的一名“新兵”。

一种品质:像螺丝钉一样紧紧铆在岗位上

步入新的工作岗位,楚海从充分发挥自己撰写新闻报道的特长,把自己接触到的服务残疾人的每一件感人事迹写成稿件,大力宣传报道残联工作的社会意义、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社会扶残助残关爱典型,每年有50多篇稿件被县内外媒体选登采用。

单位领导让楚海从负责康复站、托养中心的创建工作,他很快就完成响水县康复中心创建验收并投入残儿抢救性康复训练。顶岗办公室主任的10余年里,他建议领导按照司法程序推进残疾人保障金工作,保障金由2003年的不到20万元递增至600余万元。负责康复站、托养中心工作期间,他积极推进托养向镇区残疾人之家延伸,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服务,机构设计和运营模式得到省、市残联领导的肯定。

2019年,楚海从承办省政府助残实事项目,为142户残疾人家庭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站,每户年增收2000元。同时,他还积极带头创建省级“九丰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30余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辐射80多户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此外,楚海从负责盐城市特校招生工作10余年,先后介绍130余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一腔真情:关爱服务视朋友如亲人

20多年来,楚海从对残疾人的那一份真情从未改变。有一次评残期间,他乘坐公交车上班时,看到7、8个带着拐杖的人坐着三轮车往县城赶,估计是从农村上来评残走错方向,他立即下车追赶,并把他们带至评残现场,几个人直夸他是好心人。

2008年,为了完成县级盲人按摩服务场所创建示范点,楚海从让家属向亲戚朋友借钱和拿贷款,领办响水县“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与妻子一起进村入户,劝说盲人学习按摩技术就业挣钱。后来“手拉手”盲人按摩中心被省残联评为“三星级”盲人服务场所,10多年来先后培训56名盲人学习按摩技能,年收入达20000元以上。

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响水县陈家港镇王商村残疾户薛昌华饲养的170只豚鸭卖不出去,全家人非常着急。一筹莫展之际,楚海从立即通过相关媒体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仅几天,豚鸭就被网上的好心人订购一空。“你对待我们残疾人真是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啊!”事后,薛昌华紧紧握着楚海从的手,感激地说道。

回到地方二十年,他始终坚守真情与初心,一直默默坚守在服务残疾人一线,先后三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获响水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市残联系统十佳服务之星、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盐城好人等荣誉。

“能为残障朋友们多做一件实事,心里就多一份快乐与欣慰。”楚海从用自己勤恳真挚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示着一名忠诚老兵“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新时代风采,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盐阜大众报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