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一片杉 两个村 三代情
2020-06-08 09:39:00  来源:宿迁网  

编者按 绿色是宿迁最亮的底色、最美的风景,也是对宿迁最生动的表达、最形象的诠释。建市以来,宿迁林木覆盖率增加了12.25%(截至2019年)。近十年来,宿迁年均植下千万株树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即日起,宿迁晚报报推出“林深也知处”系列报道,带你寻访宿迁的那片林海,讲述你我身边的“绿水青山”故事。

宿迁网讯(记者 顾园园 姜亚波/文 庄力玮/图)40年前,两村村民和一群知青,在两村相邻的土地上栽植了一百多亩池杉树。如今,这一片池杉林成了宿豫杉荷园的核心景区,更成了宿豫区新庄镇的振友、朱瓦两村三代人共同的牵挂。

6月5日,烈日炎炎,记者来到宿豫区杉荷园,泛舟百亩池杉林核心景区,眼前一幅生态美景——鹭鸟在头顶盘旋,喜鹊挺立于枝头,骨顶鸡与野鸭在水中嬉戏;水边池杉青翠挺拔、倒影如幻;船行水面的哗哗声、鸟儿欢快的鸣叫声交织成一首婉约又灵动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从浅绿到墨绿再转红,池杉林四季风景都不一样,唯一不变的这份宁静优雅、自然和谐。40年前,栽下这片林的时候真没想到成了如今的面貌,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有了。”曾任朱瓦村村干部的侍孝齐感慨地说。

树有年轮,而年轮就是岁月的痕迹。穿越40年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振友村和朱瓦村有几十名知青,他们刚来村里的时候不太会干农活,村民们看他们使用农具的时候直发笑,但淳朴的他们笑过后还会手把手地教。“知青从城里刚来的时候,我去接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人家长得白,有文化!”今年已经70岁的朱瓦村村民张训连说。知青和村民们一起干农活,一起种树,而这片池杉林就是他们在返城前种下的。

当时,为什么要种这么一大片池杉林?我市已退休的林业专家张用宪回忆称,“上世纪70年代末,粮食收购价低,建筑材料紧缺,国家倡导营造速生丰产林。农民吃尽缺木材的苦,逢此机遇一拍即合,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营造丰产林。栽种杉树林,全县(原宿迁县)营造5214亩,振友这边的池杉有百来亩,而在杉荷园景区北入口也就是靠朱瓦这边的40多亩,加起来就是120多亩。

”谈到当年栽种池杉林的情况,张训连说:“我们当时是严格按照标线栽的,不仅左右横竖成行,就连斜着看都是在一条线上。栽植的树坑都是统一的0.8米深,1米长宽,挖起来特别累人,当时不少知青用铁锹的时候不会用劲,光用手推,没多长时间手掌就都是血泡,一摩就破,有的女孩子都哭了,我们就一边安慰一边教,后来他们都成干活好手了。”

池杉林栽成后,村民们精心养护,期待树木成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树成材了,行情却不好,村里的年轻一辈本来也准备刨掉池杉林的,但一番波折后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一留就留下了村里几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鸟多了,特别是白鹭、苍鹭,万鸟齐飞的景象很震撼,我们村里的小孩寒暑假都喜欢来这边玩,鸟也不怕人,渐渐地名气就打出去了,如今这林子有十来万只鹭鸟呢!”侍孝齐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宿豫区也围绕这片池杉林和附近的荷塘规划建设了杉荷园景区,并于2015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施俊山就是目前杉荷园景区的运营者。从部队退伍后,他到外出创业,返乡后成立江苏杉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施俊山这个从农村出来的汉子,用军人特有的果敢拼搏,成就了一个“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富民产业梦!

“这片池杉林我早就知道了,说这是个生态奇迹一点也不为过。池杉本是外来品种,却在我们这片砂礓地上扎根,并形成了一个这么好的生态系统,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施俊山说。

如今,杉荷园内荷塘与池杉相映成景,荷塘里各种颜色的荷花相继盛开,籽莲、红莲、睡莲、藕莲、茭白、香蒲草、浮萍等竞相生长。“这些水生植物不仅仅是景观,也是帮助净化水体、完善杉荷园生态体系的好助手。”施俊山介绍说,数万只鸟类的聚集,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面源污染。为此,园区聘请湿地和水循环处理专家进行指导,陆续流转了周边土地,改建成万亩荷塘,种上大量无需使用化肥农药的水生植物,并让荷塘与活水连接,实现了水系的循环,保障了杉荷园内水系的水质和水位的安全。

杉荷园景区是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结果,而振友村、朱瓦村以及周边其他的村庄也因这片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园区紧扣“生态循环融合发展”的核心理念,以荷藕产业及荷文化为主体特色,构筑水墨杉荷的发展格局,规划荷藕科普馆、田园生活馆、荷园书吧、杉荷人家、荷田花洲等产业开发项目10个,带动杉荷园周边4个村低收入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务工等实现增收叠加,在此基础上每年吸纳380多名农民到基地务工,有的家庭一家三代都在景区务工,年人均增收可达0.8-1.2万元。

而当年返城的知青近年来也经常回来看看,看看人看看树。“他们有时候还带着一家三代来,还给村里的老人、孩子送礼物,就跟走亲戚一样,景区专门做了一个‘小河西民宿’让他们重拾旧时光,池杉林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到了300多亩。”施俊山说。

因树而起,因树而兴。2019年,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与安圩村合并为杉荷园社区,振友村也变更为振友社区,两个社区都在杉荷园片区内,都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幸福大道”上,向着打造质朴自然、底蕴深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的目标奋力奔跑。

一片林子一片绿,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是一笔生态财富。林子在,生态发展的年轮必然滚滚向前。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