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守住“千年文脉” 淮安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20-06-10 09:58:00  来源:淮安日报  

今年以来,淮安紧紧围绕苏北重要文化中心城市定位,着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擦亮淮安“千年文脉”,在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方面持续发力。

以“推动发展”为基,诠释传承历史和放眼未来的关系。我市出台全省第一部地方性专题法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编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完成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建管办+集团”模式,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实施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等系列项目,创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样板,形成“天下运河看淮安”品牌效应。同时,通过高标准规划实施集水工科技展现和运河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水工科技馆(筹),打造运河文献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大运河典籍研究交流馆等项目,持续推进运河文化中心建设工作。

以“全面保护”为要,破题文保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市依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稳步推进文保单位“四有”建设,梳理形成文物资源目录和GIS专题数据库,对文物资源做到“账上有底”“心中有数”。制定出台《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叫停危害文保项目的工程建设,抢救保护后申遗时代最重要的运河遗产新发现之一的板闸遗址,牢牢守住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在线上搭建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平台,部署电子“哨兵”;在线下组织文物安全宣传员、巡查员队伍,消除保护“盲区”,持续推进文博场所消防、安防逐步升级,实现科技化、智能化。

以“成果转化”为先,纾解精神需求和文化供给的关系。我市大力推进展陈提升工程,极大丰富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王瑶卿故居、陈潘二公祠等展陈内容;通过建设青莲岗文化展示馆等项目,放大考古发掘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历史古镇、村史馆建设工程,留住乡音、记住乡愁,有效保护了本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文物考古活化利用方面,通过定制特色化旅游线路,充分展示文化遗产魅力,立足文博场馆教育功能,形成研究、游学品牌;孵化、扶持以淮安文创港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企业,加快推进本地文创产品等文化衍生产业开发;组织编撰馆藏可移动文物介绍系列丛书,持续挖掘文化富矿。融媒体记者 储 君 通 讯 员 李 倩 姚 耀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