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淮安:逐梦城市复兴,再塑“壮丽东南第一州”
2023-01-04 07:48:00  来源:新华日报  

凛冬时节,登上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桥头堡,极目远眺,河道纵横交汇,船舶来往如梭。2022年7月,随着江苏省内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开建,加上这座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迎来扩建并成为具备二级通航条件的黄金水道,淮水两岸的富庶繁荣再添新保障、新动能。

千里长淮见证古城追梦。在近日召开的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说,迈向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淮安将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153”发展战略,始终保持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的魄力和志气,把牢和用好自身发展的机遇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践行嘱托再出发、逐梦复兴向前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补短强特 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2022年11月28日,总投资130亿元的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开工。从首次来淮考察到正式签约仅用时21天,从签约到正式开工仅51天。“淮安101%服务的落实力度,给了我们项目建设‘轻装上阵’、投资发展‘后顾无忧’的最大底气。”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满良说。

针对产业层次不高、项目支撑相对不足等发展短板,淮安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把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全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加快集聚更多产业链关键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更具吸附力、带动力、支撑力、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集群。去年1—11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91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百亿元级项目7个;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达379个、192个,其中工业项目较2021年分别增加78个、36个,迎来淮安产业项目发展高峰期。中天钢帘线、台华新材料、高性能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南高齿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先后落地,强势助推产业结构质态优化升级。

凝心聚力靠大引强,对外开放的“淮”抱愈加热情。305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盛装”亮相、近万种美食菜肴同台媲美……去年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开幕,强势拉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融汇淮安,现场签约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额903.55亿元。地处长三角这个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淮安持续打响台商论坛、淮河华商大会、淮安食博会等系列活动品牌,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走进涟水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现场,设备轰鸣声不断,到2030年,机场可实现年旅客吞吐量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淮安“借势赶超”大手笔不断。翻开《淮安市2022年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计划表》,枢纽建设工程中,仅续建就有宁淮城际铁路(淮安段)、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淮安段等10项工程。跳出苏北,拥抱长三角,淮安努力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个大道通衢、辐射八方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工笔写意 “绿色高地”好风光

深冬季节,空中鸟瞰洪泽湖古堰景区,23公里的“水上长城”层林尽染,一批生态景观廊道、亲水湿地公园、自然风景节点镶嵌其间。这是淮安聚力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性工程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淮安以百里画廊这一引领性工程为总抓手,做好做足“绿”“水”“文”的文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

该“廊道”起于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经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至老子山镇龟山村,沿线水域长约125公里。“百里画廊工程高效串联,持续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文化名片,放大淮安运河文化、生态、水韵特色优势,奋力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精华空间、美丽淮安高质量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沿线最美旅游目的地,让运河之都焕发新时代风采。”淮安市市长史志军说。

前不久,金湖县白马湖村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村民边学习边热议。“退网退捕后,儿时的白马湖又回来了。我们上岸搞起农家乐和民宿,游客越来越多。只有湖区生态好,大家生活才会更好。”村民刘元标吐露了大家的心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打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重要试验田,淮安投资超30亿元在白马湖实施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退养湖面14.15万亩,清淤4000万立方米,湖区净水面扩大到86.7平方公里。

地处江苏“美丽中轴”“绿心地带”,境内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近1/4,生态地位和自然资源禀赋突出。淮安锚定打造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绿色高地”目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累计投入90亿元完成城市建成区51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100条样本河道建设,大运河淮安段9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污染地块、受污耕地安全利用率实现“两个百分百”。先后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

聚焦打造绿色高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绿色”正逐步成为淮安城市最鲜明底色、最核心竞争力。

幸福加码 “民生答卷”暖人心

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乔灌藤草点缀其间,柏油路宽敞整洁……去年3月拿到140平方米的新家钥匙后,淮阴区丁集镇娘庄村村民周新平就迫不及待地操办装修,“小区干净敞亮,交通购物也方便,村里还新建了图书室、卫生室和健身活动中心。”在丁集镇娘庄和胡庄新型社区,同享乔迁之喜的还有266户村民。

城区老旧小区居民同样住上“新家”。“小到地下管线布置、绿化品种选择,大到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小区干部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全面督办。”淮安区闸口社区物业分管负责人孙兆林说。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淮安去年改造老旧小区156个,改造进度和竣工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淮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在各领域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用心用情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感谢人社部门提供的平台,让我通过就业见习来到公司并被留用。”江苏开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刘洋说。淮安高标准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去年举办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等6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服务求职21万人次。针对在淮高校毕业生,建成见习基地187家,推动25075名毕业生实现就地就业。

紧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去年淮安免费筛查癌症高危人群2.3万人、推动3万名产业工人加入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项目,发放医疗补助金500万元……去年10月,淮安首次获得“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医在淮安”品牌区域辐射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淮安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加坚定追逐中心城市复兴梦想,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

□ 本报记者 尤健 李军 蔡志明 张莎沙

通讯员 孙清阳 葛高华 张天鄂 张耀

责编:冯晓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