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志愿服务 > 正文
“五微”志愿服务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3-04 09:30:00  来源: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张欣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 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今年以来,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慈悲社社区持续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基层治理新实践,构建以“微网格”“微志愿”“微服务”“微心愿”“微实事”为主体的“五微”志愿服务模式,并组建少儿楼栋长、党员志愿先锋队等,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3月1日,慈悲社社区结合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少儿楼栋长、党员志愿先锋队联合行动。通过知识传递、文化赋能与文明实践,将志愿服务精神转化为共建家园的集体行动。

活动从“什么是社区”的互动交流切入,大家踊跃分享对社区工作的理解。主持人系统介绍了社区的四大核心要素:地理范围、人口构成、设施服务和互动联系。她表示:“社区不仅是老百姓的居住地,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属。”

慈悲社社区党委书记蔡琳琳详细介绍社区概况,对大家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表示感谢。随后,社区二级党支部书记秦曼虹以《我眼中的社区》为题,讲述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和身边优秀志愿者的故事,呼吁大家传承奉献精神。

文化凝聚人心。一枚融合慈悲社社区文化特色的专属印章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由居民禹天成教授设计的,这枚印章融合了慈悲社地标建筑、历史文化等元素,既是艺术创作,也是治理工具,成为激励居民参与的重要符号。同时,慈悲社社区推出两套集章手册,少儿与成人手册,鼓励家庭共同参与,形成社区志愿服务的代际传承。

现场,蔡琳琳给少儿楼栋长和党员志愿者代表颁发手册,让居民在参与中“有记录、有方向、有荣誉”,鼓励大家以多元身份参与志愿服务,从小事做起,用行动传递温暖,让社区大家庭更有生命力。

活动最后,全体参与者分为三组,深入三个小区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少儿楼栋长手持工具清理楼道灰尘、杂物,并认真铲刷墙面。居民李阿姨感慨地说:“大家一起动手,楼道变亮了,心也更近了!”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个体的全力以赴,更是集体的力所能及。接下来,慈悲社社区将继续强化“五微”志愿服务模式,强化网格员、党员、青少年、共建单位等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共识,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让文明和温暖成为慈悲社社区最亮丽的底色。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