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核心引领,加强科学统筹,着眼普惠融合,充分挖掘公共文化内涵,多维度展现南京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
一、坚持全面部署
党委“问需”抓创建。南京图书馆党委秉持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位一体”工作理念,从统筹谋划层面“问需”领航,精准规划创建方向。深入调研读者需求与文化事业发展趋势,每月汇总读者意见建议,确保读者意见100%回复,将创建工作与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职能紧密融合,让文明创建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领导“问效”抓落实。南京图书馆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文明创建工作,明确“抓基础、抓融合、抓统筹”的创建思路,细化制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聚焦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成效和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机制“问责”抓执行。健全“党建+文明创建”协调推进机制,压实主要领导牵头、班子负责、部门执行的三级创建责任。制定《南京图书馆文明服务规范》《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年度计划》,从制度层面将责任细化量化,为文明创建的高效执行提供制度保障。将创建工作纳入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作为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机制“问责”护航,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工作的热情。
南京图书馆援建塔吉克斯坦首座“中文图书馆”线上签约仪式
二、坚持示范带动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连续7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捐款463651元,对困难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救助,营造“崇德向善、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自编教材开设老年人智能手机及电脑培训班,为心智障碍读者上门送绘本、讲故事,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榜样典型激励示范。通过选树服务明星、举办业务竞赛、评选最美家庭等形式,激励引导职工对标先进、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在一线馆员中评选“季度服务明星”和“年度服务明星”,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榜样。南图古籍修复师陈绪军被授予“江苏工匠”称号,激励普通馆员特别是青年馆员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南图馆员陶兴华家庭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成为全馆弘扬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的典范。
品牌标杆引领风范。以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举旗帜、育品牌、树形象,推动创建工作由“办好活动”向“擦亮品牌”转型升级。“七个一”党建品牌和“全国青年文明号”双轮驱动,促进党建与团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文化走读”以沉浸式体验带领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玄览论坛”搭建海峡两岸业务交流的桥梁,“陶风网借”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全部地区,“南图阅读节”“南图讲座”“南图荐读台”“陶风青蓝工程”等特色品牌经久不衰,以创新的服务模式诠释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南京图书馆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三、坚持多点发力
深化文明实践。强化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南图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连续10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结对共建、文化科普等文明实践活动。在“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中,连续多年向兴化市千垛镇陈杨村、泗洪县双沟镇雪五村等乡村地区,援助图书、电脑、LED显示屏等物资,践行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业务能力。坚持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形成“以业务带创建、以创建促业务”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助力“书香江苏”建设。2024年,年入藏图书92453种、221049册(件),新办读者证61727张,读者到馆3738600人次,网站页面浏览量57494399次,数字资源访问量56714658次,下载量11252716次,书刊文献外借651542册次,咨询总量95387件,举办读者活动1003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421.8万人次。
构建传播矩阵。积极融入全媒体传播链条,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立体化的宣传矩阵。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南京图书馆被授予“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首批“优质内容共建单位”,官方微信入选第八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位列CMI指数图书馆类第一,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