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放榜!2020年12月垃圾分类成绩公布
鼓楼区、高淳区分列城、郊区组第一
2021-01-15 09:27:00  来源:南京日报  

【写在前面】

2020年11月1日,南京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来自市城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4182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3020个小区建成6253个垃圾分类收集点,251个小区、853个收集点在建。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桶边指导。分类垃圾按照“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要求进行分类收运,垃圾分类收运车到小区“打卡”收集,行驶轨迹在线监控,厨余垃圾日收运量达到950吨。各区、各街道究竟分得怎么样?近日,市城管局也亮出了2020年12月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排名。

经验分享

用废旧轮胎制作坐凳、花坛、吊篮,用改造的废弃油桶、废弃自行车装饰小区健身广场;让流动收集车“走街串巷”解决常规收运车无法进出的难题;区内厨余垃圾数据系统直接与市平台对接并实时上传,确保各项数据真实有效的同时,也更好地回应“厨余垃圾究竟去哪儿”的公众关切……推动垃圾分类,一直以来,各街道各小区都在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让居民愿意分、正确分。金点子、好方法,正让南京的垃圾分类越分越好。

变废为宝,小区打造别样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宣传垃圾分类,玄武区玄武湖街道樱驼山庄小区“别出心裁”,在非机动车棚绘制卡通造型、趣味十足的垃圾分类墙画,将小区西边17米长的围墙用亚克力板打造一幅大型垃圾分类文化宣传墙,设置100米的垃圾分类科普健康步道,用垃圾分类标识装饰窨井盖,用废旧轮胎制作坐凳、花坛、吊篮,用改造的废弃油桶、废弃自行车装饰小区健身广场,并在小区设置一处垃圾分类宣传站,用“红、灰、蓝、绿”四色标识装饰地面,用废弃塑料瓶盖制作树形装饰画,窗户贴上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墙上展示小区业主的“变废为宝”作品,安装电视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让居民和孩子在休息、游戏间感受垃圾分类,培养分类习惯。小区收集点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街道、社区每日定点巡查,督促物业做好非投放时间对收集点的管理。居民配合度不断提高,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9%,准确投放率达95%在上,分类前小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2吨,分类后日收集厨余垃圾100余公斤,其他垃圾减少到700公斤,分出率有了明显提高。

因地制宜出新招流动收集车驶入棚户街巷

秦淮区双塘街道荷花塘片区是秦淮区最大的棚户区,保留了古民居的风貌。前期,街道、社区按要求进行常规撤桶并点,共设置了32处收集点,并积极发动党员群众进行宣传指导。然而,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点位过多、指导员无法正常保障,内部街巷狭窄、常规收运车无法顺利进出等问题,垃圾分类效果有所折扣。

如何更好地解决棚户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问题,成为街道重点关注的问题。2020年11月中旬起,街道参照“摇铃示警”志愿服务模式,探索生活垃圾流动收运模式,定制收运时间、路线和车辆。社区利用公示栏、小喇叭、入户宣传等方式,将流动收运的关键点告知每一位居民。现在,每天早晚2辆电动三轮车“背”着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在各个街巷里巡逻,车头的扩音喇叭循环播放提示语音,沿线居民按时将厨余垃圾送到收运车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居民暂存在家中,达到一定量后,实行预约回收。一个多月下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厨余垃圾收集量已经从每天的200公斤,提升到了现在的700公斤,真正做到了垃圾不落地,明显改善了片区环境。

垃圾分类共参与我是党员我先行

浦口区城市管理局环卫部门党支部成立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带动身边群众,深化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疫情期间,党员志愿服务队勇担重任,参与废弃口罩的收集、消杀、清运以及垃圾分类设施消杀工作,用砥砺初心,筑牢党员先锋的“铜墙铁壁”;化身“督导员”“服务员”“宣讲员”,主动亮身份,深入工作一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及引导志愿服务;开展“角色互换行动”,担任一天大件垃圾拆解员,参与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拆解、破碎的实际工作,用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走上街头、广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张贴垃圾分类标语,向市民发放《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引导市民提高分类意识;走进沿街商铺,协调商户撤除沿街自设不规范垃圾桶,宣传门前三包及垃圾分类常识,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走进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关怀,给孩子们讲解分类知识,开展知识问答、绘画等游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助力分类习惯养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红色+绿色”垃圾分类模式,以红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助推垃圾分类进家入户,见行见效,形成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数据支撑“三专”收运厨余垃圾有了“家”

栖霞区丁家庄厨余垃圾中转站位于栖霞区丁家庄农贸市场停车场内,建筑面积约15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76平方米,每日可以转运厨余垃圾60吨。中转站地磅称重系统采用先进的车牌识别技术,取消了传统的地磅卡的编制环节,更加省时便利。同时配置有语言播报系统、数据显示器,使数据清晰可见,做到全面自动化。数据系统直接与市平台对接,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上传,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有效。站内配有4组监控设备,可以全时段、全方位地对站内垃圾转运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两个卸料机位分别对家庭厨余和其他厨余进行分类压缩转运,采用最新技术车车对接,实现了全程密闭化运输的需要,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压缩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以及中转站内所有产生的污水通过站内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排放标准。站内安装有高压喷雾除臭设备,采用天然植物除臭剂,有效地解决了中转站内臭气外溢问题。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元素,手绘垃圾分类儿童画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显现“小手拉大手”的垃圾分类理念,同时,厨余垃圾专车、专线、专站收运消除了市民对“前端分后端混”的顾虑,有力回应了“垃圾去哪儿了”的社会关切。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