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文化之乡绽放“文明之花”
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打造资源融合、功能复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2021-03-22 10:58:00  来源:新华日报  

一米多高的滑轨显示屏缓缓向前滑行,长芦的故事开始了。时空交错,展示墙上记录着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屏幕里讲述着今人的感悟与传承。走进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眼前“学历史 兴文化”的板块,令人震撼。

位居国家级江北新区“北大门”,长芦街道是南京乃至江苏的非遗文化“富矿”。目前,街道共有省、市级非遗项目7个,区级非遗项目17个。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长芦以文化为基,将各类资源融合共聚,创新推动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让“芦音”传得更远

眼下,正在试运营的长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即将迎来全面开放时刻。有阵地才有根基。1500平方米的实践所,处处精心设计,为的就是让党员群众在这里更好地学习、实践。

开展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的“学习强国”体验馆,包含直播区与VR实景互动体验区两个板块。五六平方米的直播区内,麦克风、提词器、背景墙、调试机等直播设备基本完备。戴上VR眼镜,即刻开启“身临其境”的全景学习体验,宇宙航天、地震逃生、健康运动等科普知识一应俱全,还能参与学习强国答题竞赛。

实践所内的软硬件一切就绪,实践所外的宣讲队伍也已整装待发。

3月11日,第三期“李老讲堂”在通江集村开课,两位年轻面孔走上讲台,为党员们带来了主题分别为纪检机关发展史和抗日战争史的两节课,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村里的老党员纷纷竖起大拇指。“老李后继有人,这块‘学习招牌’让这些孩子们立住了!”

通江集村主任助理张壮就是两位年轻讲师之一。他介绍,老党员口中的“老李”是通江集村党员模范李发聪,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是村里的“学习模范”。去年,长芦街道挂牌成立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李老讲堂”,这堂课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考虑到李老年事已高,街道组织机关及各社区优秀青年组成的青年宣讲团,为的就是把李老这个IP传承下去。”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把目光再拉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很快,张壮和他的宣讲团小伙伴们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在这里传到更远。

让“好人文化”薪火传承

滁河堤埂,杨太平烈士纪念碑亭掩映在树木葱茏之间;文明实践所内,杨太平烈士的事迹被制作成“英雄档案”供学习传颂。

杨太平生前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在1983年7月的抗洪抢险中连续奋战6个小时,救出9名遇险群众后,终因疲劳过度,被洪水卷走,光荣牺牲。同年,杨太平烈士被授予“抗洪抢险英雄”称号。

生于文化之乡,长芦人最懂“传承”的可贵。

去年,以“杨太平”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在长芦街道六甲社区成立。它的宗旨就是“弘阳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从1952年参军开始,於宝伦便似一颗融入大时代洪流的沙粒,任凭岁月磨砺,始终未改坚韧刚强的底色。”这是六甲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查德群眼中的抗美援朝老兵。对于社区里的“老兵”们,查德群和志愿者们如数家珍,他们不遗余力整理老兵故事,制作宣传视频,开展红色宣讲,希望每一个六甲人都能记住这些“中华好儿女”,记住自己是他们的后代。

今年2月,“江苏好人榜”发布,南京有2位入选,都来自长芦!即长芦派出所三级警长陈霏菲、六甲社区居民沈桂华。

在邻居的眼里,81岁的沈桂华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性”。她照顾视力残疾的姐姐60余年,同食同寝,毫无怨言。姐姐曾动情地说,“这辈子我是还不起你的恩了,下辈子咱们俩还做姐妹,我来守护你。”

沈桂华和陈霏菲的故事同样被记录在了文明实践所内,他们是“长芦好人”,更是平凡生活中的真心英雄。

一台留左大鼓正立于实践所展厅中央,参观者可以拿起鼓槌体验鸣鼓。古时大鼓是军队鼓舞激励士气所用,今天,浑厚的鼓声,代表着长芦人对奋进向前之文化精神的坚定传承。

让更多资源汇入其中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11个文明实践站建设情况一一展示,其中,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伍、品牌、活动的打造丝毫不亚于专业团队。

花朵、竹叶镶嵌在宣纸中若隐若现,竹制的框架清新淡雅,这样别致的元宵花灯并非来自艺术家,而是长芦街道滨江村居民的“独创”手艺。

每周二、周四,滨江村“邻帮邻”志愿者服务站会邀请村里的几位老师傅,为村民教授竹编手艺。几个月下来,这一课程已成为滨江居民最爱的“网红课程”。

现在的滨江村由5个行政村合并而来,辖区面积广、住户分散,要想治理得好,必须聚人心,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五年前,滨江村驱动了“志愿邻帮邻、一站解百忧”党建项目,十几位退休老干部是其中“主角”。帮助调解邻里矛盾、融洽干群关系,该项目还入选了江北新区首届“社会治理十佳创新案例”。

如今,滨江村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南京会心公益,推动“邻帮邻”志愿服务品牌,从单一的志愿服务项目升级为覆盖社会治理、文明实践方方面面的志愿服务体系。“邻帮邻”志愿服务站也已成为滨江村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

“滨江村曾经以竹闻名,过去家家户户都会竹编,经过拆迁,竹林越来越少,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传承手艺的同时,凝聚人心。”会心公益社工杨敏介绍,待活动成熟后,社区还计划推出竹艺产品,帮助困难居民解决就业。

街道商会、非公党建、“青廉”说活动基地、同创+E苇空间、法治文化、志愿者服务总站……长芦街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一空间,集聚融合各类资源,形成多功能阵地,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理论学习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及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马圳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