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雨花台 > 正文
雨花台新老党员讲述“红色家底”传承故事
2022-07-01 15:29: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雨花台新老党员讲述“红色家底”传承故事。

60多年前一间小小的陈列室,是如何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创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邀请陵园建设发展不同时期的党员代表,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先锋模范”主题故事分享会,通过讲述其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足迹,展现信仰的力量和接力担当的作为。

如今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展陈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为主题,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总面积4550平方米。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这座在全国闻名的红色地标,60多年前只是一座简陋的陈列室。

86岁高龄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原馆长张逸,在现场向党员们讲述了建馆初期的艰苦岁月。“纪念馆的前身,是1954年修建的雨花台烈士史料陈列室,占地面积仅有100多平方米,陈列有40位烈士的头像、简历。”张逸说,为了丰富展陈,一代又一代雨花台人奔赴全国各地,广泛征集烈士的史料文物。如今,馆里展陈的每一件文物,背后几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比如,馆内珍藏的一级文物——周镐烈士的日记,是1989年4月9日周镐的夫人吴雪亚到雨花台凭吊时所捐赠的。周镐是电视剧《潜伏》主人公余则成原型之一,周镐牺牲后,他的夫人吴雪亚带着年幼的3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但她一直把日记珍藏在身边。“家属对这两本日记视若珍宝。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才说服他们把日记捐赠给纪念馆。”张逸说。

从1969年被调来,到1999年退休,张逸在雨花台整整工作了30个年头。退休后,他的“学生”——现任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接过了“接力棒”。当天的活动现场,她展示了一本旧笔记本,是她1998年第一次去北京参加雨花英烈史料征集时做的工作笔记,上面的电话、地址、人名密密麻麻。

“我在北京住了两周,那会儿还没有手机,通信十分不便。我每天转车倒车,跑档案馆、查资料翻阅报纸,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找到了施滉烈士写给中共代表团的信。”向媛华说,每次征集前,他们都要做大量工作,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线索,然后多方联系,工作量十分巨大。

如今,更多的“90后”加入到讲好雨花英烈故事、传承雨花英烈精神的队伍中。2018年研究生毕业进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担任讲解员的曹丹妮,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首创了“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观众全程参与其中,零距离观看场景表演,甚至可以和英烈“对话”,一起痛斥“叛徒”,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摄)

责编:孙婷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