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小小一双“公筷”也有大讲究
2021-08-06 14:05:00  来源:姑苏晚报  

别看是一双小小的公筷,讲究可多了。往小了说,只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而往大了说,那可是文明用餐新风尚,和餐桌礼仪、饮食卫生大有关系。

如今,苏州的餐厅大多会提供公筷,只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仍有顾客会有疑惑:为什么要用公筷?公筷怎么用更便捷?如何向身边的朋友推广使用公筷?针对这一系列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期“新闻代言人”通过体验走访,为您一一揭示。

实验数据说话:

“多双筷子”真的有必要

新闻代言人:钟晓红(食品安全检验高级工程师)

目的地:苏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这次我们的栏目组专门走进实验室,邀请专业检测人员担当“新闻代言人”,通过对不同菜品取样检测,为我们从权威数据中找到答案——

在吴中区旺山的一家饭店,检测人员点了凉菜、水产、蔬菜、炒菜、肉类羹汤等种类的菜品,用取样工具对这五类菜品分别进行了无菌取样。“每种菜品都有相同的两份,用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公勺来取食;另一份用各人自己的筷子、汤勺取食,取食的数量和用公筷、公勺的一样。等大家用完餐,再分别取样,拿回实验室检验,看看相同两份菜品用公筷、公勺和用私筷、私勺的菌落总数等指标会有什么区别。”钟晓红介绍道。

完成“取样-用餐-再取样”的过程后,样品被全程密闭保存带回了实验室。检测人员在无菌环境下,称取了25克菜肴样品,混入225毫升的稀释液中;用拍打式均质器混匀,再进行10倍梯度稀释,1:100、1:1000的样品匀液就制成了。

“吸取1毫升样品匀液放到无菌平皿中,将琼脂等实验用品倒进平皿中转动混匀,等待琼脂凝固,反转放入36摄氏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检验人员介绍,“等待见证变化的过程,需要48个小时。”

昨天下午,检测结果出炉:五种未使用公筷公勺样品的菌落总数数值,都要比使用公筷公勺的样品高出数倍。在实验室的不同样品培养皿中,菌落数量对比也显而易见。其中,一款百合炒鲜果,未使用公筷公勺的菌落总数为330CFU/g,是使用公筷公勺的菌落总数(50CFU/g)的6.6倍,相差最大;浓汤咸肉丸未使用公筷公勺的菌落总数为100CFU/g,是使用公筷公勺菌落总数(20CFU/g)的5倍。值得注意的是,笋干这一凉菜样品,随着在常温下放置时间增加,菌落总数也在迅速提高。用餐前,它的菌落总数数值为6200CFU/g,用餐后使用公筷公勺的样品菌落总数值迅速涨到13000CFU/g,未使用公筷公勺的样品数值更是达到了60000CFU/g。

钟晓红说:“从实验数据看,使用公筷公勺确实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传播,防止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在家庭聚餐或集体用餐时还是尽量使用公筷、公勺,这不仅保护了自身健康,也保护了他人健康。”

苏大附一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杨晶也持相同的观点。她说,从预防疾病传染的角度,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预防通过唾液传播的幽门螺杆菌、肠道病毒等。近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在做好各类基础自我防护的同时,使用公筷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在杨晶看来,“我们不仅应该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更要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中随手为之的好习惯。”

“公筷人”心得体会:

一道菜配一双公筷最有效

新闻代言人:沈语侬(学生)

目的地:沈语侬的家

本期“新闻代言人”沈语侬是高中生,也是一位“公筷人”,从今年3月起,她家便开始使用公筷了。如今在她家,每一道菜上桌,必然会有一双公筷相随。公筷的颜色与私筷有别,分别为深色和浅色。就餐时,她和家人先用菜盘上的公筷将菜夹到自己碗里,然后再使用私筷。这与用公筷前相比,多了一道取放筷子的步骤,也要多洗几双筷子,但这看起来“麻烦”,却换来了卫生和健康,是值得的。

正因多了一道步骤,沈语侬和家人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还是有个过程的。“女性和年轻人接受快,男性一般嫌烦,要督促着;老年人一开始会觉得没必要,但讲清楚道理后也能接受。”沈语侬的妈妈,便是家里的主要监督人。

家里坚持使用公筷半年多了,如今沈语侬外出就餐,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去一些餐厅就餐,她看到有的餐厅贴着倡导使用公筷的宣传语,但实际上餐厅服务员并不会主动提供公筷,顾客也大都不会提出要公筷。“在有的餐厅,向服务员提出要公筷,服务员提供的公筷却没有和私筷区分开来,颜色是一样的,容易混淆。”沈语侬说。

对公筷的使用情况观察多了,沈语侬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她说,公筷和私筷最好要有明确区分,比如有一回她和家人去浙江象山旅游,没有想到入住的一家民宿里,居然有专用的公筷,公筷不仅颜色不同,且筷端还有“公筷”二字,非常容易区分。此外,相比一人配一双公筷,沈语侬更倾向一道菜配一双公筷,“一人配一双公筷,相当于一个人同时用公筷和私筷两双筷子,一不注意就容易用混。一道菜配一双公筷,公筷跟着菜走,夹菜时一眼就会看到菜上有副筷子,就不大容易再用私筷了。”

正因公筷接受程度因人而异,一大桌人聚到一起吃饭,提醒用公筷还真需要勇气。有一次聚餐,她犹豫了15分钟才向朋友提出来,提出来后发现朋友们都欣然同意。现在朋友和我一起吃饭,“都会同意用公筷。”沈语侬的妈妈觉得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真诚地提建议,其实提倡用公筷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餐厅管理者:

习惯使用公筷的顾客越来越多

新闻代言人:周志燕(餐厅营运总经理)

目的地:苏州工业园区某餐厅

主题:公筷用法那么多,你偏爱哪一种

请周志燕担任本期话题的“新闻代言人”,可谓恰如其分。她家,自2006年起便使用公筷了;她所管理的餐厅,开业12年来,也一直在倡导顾客使用公筷。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餐厅,使用公筷,都是为了吃得健康,吃得卫生。营造了使用公筷的场景和氛围。”在周志燕所管理的餐厅,公筷早已是餐桌上的标配。桌上必备一双白色的公筷,与黑色的私筷区分开。

“开店之初,常有客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要备两双筷子,颜色还不一样。我们的服务员会解释,那一双是公筷,夹菜用的,这一双是私筷,客人自己用的。”与此同时,每有一道菜上桌,餐厅服务员还会多添一把公勺,放置在餐盘中,供顾客取菜。周志燕说,这项服务好比是给公筷再上一道保险,再多一次对使用公筷的理念的强化,因为不可避免有的顾客在饮酒及交流中,会出现公私筷混用的情况。

不过周志燕与同行交流中发现,对公筷的配置,业内尚无统一标准,不同的餐厅,服务是有所差异的。比如有的餐厅在筷子颜色上做区分,有的在规格大小上做区分,也有的在材质上做区分,且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在顾客手边,有的放在菜盘旁边。

不过营运餐厅多年,周志燕发现,习惯使用公筷的顾客在不断增多。“习惯养成了,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周志燕相信,餐厅不断提升服务,能对帮助顾客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记者叶永春葛芝)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