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苏州:全民阅读,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2023-04-24 11:01:00  来源:苏州日报  

一个人因理想而伟大,一座城市因书香而文明。

阅读,是苏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阅读的风景无处不在:书城里满是席地而坐阅读的人群,每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等候入馆的读者排成长长的队伍,24小时书店里的人们流连忘返,许多窗户深夜透出温馨的阅读灯光——市民因读书而身心亮丽,城市因书香而充满诗意。

阅读,是苏州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标识与精神符号。苏州自古风物清嘉,书香氤氲,藏书刻书家层出不穷,状元堪称“土特产”,“文字之盛,甲于天下”。今日之苏州,依然书香满城。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刚刚发布的20个全民阅读推广城市中,苏州榜上有名。

4月23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也是第十八届苏州阅读节的启动日。数千场阅读活动将在全城开展,“古籍进校园”课堂也将开讲,彰显新时代苏州阅读新风尚。而苏州,也正以“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标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得力于苏州长期以来持之不懈地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全民阅读,为涵养城市文明、激发创新潜能注入了非凡活力。

传播江南文化,一位爱书人的不竭动力

“上午在读者小站为同学们做了‘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主题读书会;下午在诚品(书店)参加‘一段人生、一本好书’活动,分享了阅读故事和写作经历,并与陌生的爱书者交换书籍,仿佛交换人生;走的时候,在诚品畅销榜上看到了《敦煌守望四十天》,便不觉得累了。”这是“光影墅”文化空间发起人、“全国乡村阅读榜样”蒋理4月22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段文字。

在做了15年的“北漂”后,2015年蒋理来到苏州开启人生新阶段,在甪直古镇的水乡雾霭中打造闪光的文化之驿。他的光影墅作为因时而兴的共享阅读空间,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收获诗意盎然、书香氤氲的心灵之乐。“每年我们都会举行50多场文化活动,葛剑雄、陈尚君等知名学者、教授都来过这里,为大家领读、解读。”蒋理通过讲座、售书会等形式,邀请全国众多文化学者、作家和高校教授前来分享传播历史文化。他还开设了“光影文化讲堂”,带领镇上居民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书友解读甪直、感受江南,小小的古镇,书香流芳。

“对全民阅读而言,普及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候文化会让人产生畏惧,迈不出第一步。”蒋理对此很有体会。一开始,镇上的居民不愿意参加光影墅的活动,知名的教授来做讲座,听众甚至只有三四个人,场面尴尬。蒋理理解他们的担忧:与名家面对面,谈的会不会都是阳春白雪?自己能不能听懂?于是,他挨个儿给镇上的人打邀请电话:“今天的活动,讲的是我们甪直的祖先、习俗、文化,要不要带小朋友来听听?”

“通过社区公众号引流、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以及光影墅自身的文化口碑,我们吸引了众多古镇居民和大量来自苏州、上海的文化爱好者,已经形成固定的受众人群。”蒋理说,人们眼里所露出的欣喜和渴求,就是他的不竭动力。

在传播江南文化的过程中,蒋理也看到阅读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改变人。“甪直镇的一群全职妈妈以前除了接送孩子和做饭,很多时间都在追剧、打牌,于是我建议她们从育儿的书开始阅读分享,一直到阅读、背诵中国传统古诗。”蒋理说,如今,她们每期读诗会都不落下,还利用空闲时间共读经典,读完每一章后,每个人都踊跃地分享阅读感受。妈妈们告诉蒋理,通过阅读,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像蒋理这样的阅读推广人,苏州还有很多很多。每年,苏州都会评选“优秀阅读推广组织”“优秀阅读推广活动”和“优秀阅读推广人”,让一批批民间阅读组织和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杰出人物成为这座城市追慕的偶像。

打造心灵家园,一家书店的终极梦想

4月22日晚,夜幕下的慢书房灯火通明,透过靠街的大玻璃窗,可见书店内坐满了读者。当天,作家何荣携其新作《断头螺丝》来此做客,和作家杜怀超、叶迟、周于旸,诗人杨隐以“制造文学事件与孤独抗衡”为主题进行对谈。书店内,舒缓的背景音乐萦绕在读者周围,汇成了一个书香沉醉的夜晚。这是慢书房今年举办的第八场线下读书活动。

许涛说,“慢书房是2012年开业的,当时就有朋友担忧,怕我没办法通过开书店养活自己。但我一直深信,苏州有培育实体书店的优质土壤。”许涛认为,一家实体书店要生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得与书店所在的城市相融,然后是找到一批与书店精神相契合的读者,“一方面,无论苏州发展得多快,它本质上都是一座内心追求慢、渴望慢的城市;另一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读书人,在这里做书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慢书房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初,新冠疫情让慢书房身陷困局。许涛跨出了书店自救的一大步——拥抱互联网。慢书房开启了“云上慢沙龙”,建立了线上会员制度,同时也积极与电商合作,帮助书店突破地域限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许涛辛勤耕耘慢书房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在线上为读者推荐好书。而许多书店“忠粉”也给许涛发来了私信,“需要什么支持吗?”“有困难你说,我们随时出手。”这让许涛感到非常暖心,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到目前为止,慢书房已举办作家分享会近2000场,公众平台拥有粉丝20余万,实现了从“门店零售”为主的单一途径到“门店体验”“网络主销”“出版社分销”“社群定向销售”四位一体的全新营销模式,全年图书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为更多的小型独立书店提供了示范样板。

作为阅读的一个符号性的存在,书店不仅为爱书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也为一座城市涵养了文明的厚度。当书店遇到困难时,苏州的管理者也并未袖手旁观。早在2015年9月,苏州就在江苏省率先出台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制定了《苏州市优秀实体书店资助办法》,每年向多家优秀实体书店、优秀特色书店发放扶持资金,鼓励传统书店积极转型。政府的扶持撬动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投入,凤凰书城、诚品书店、大众书局、钟书阁、西西弗书店等品牌书店纷纷布局苏州,合方书坊、坐忘书房、上书洲书院、艾伯特的书店、SkyBook天书书店等小而美的本土书店快速崛起。

一家书店,其实正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缩影。城市文明需要一盏不灭的阅读之灯,守护好这盏灯,就守护好了我们的未来。

全域播撒书香,一座城市的庄重承诺

4月21日下午,苏州第二图书馆,不少市民坐在窗边,享受着阳光以及和书本相处的时刻。87岁的朱孝祥面前摆放了不少报纸,戴着老花眼镜有点吃力地阅读,在一众阅读者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现在的图书馆书目种类丰富,拿取更是方便。我每次只需在电子屏幕上输入自己想读的书籍,没一会儿它就会掉入自动借书柜,根本不用自己费力去找。”朱孝祥说。

苏州第二图书馆只是全市众多图书馆当中的一员。从城市到农村,从都市白领到田间村民,书香苏州将文化的养分输送到每一根“毛细血管”。2012年至2023年,仅苏州图书馆分馆数量就从45家增长到100家,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从0增长到141个,馆藏图书从374.8万册增长到684.32万册,借出图书从337.21万册次增长到572.19万册次,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从682场增长到1851场,线下服务读者从699.14万人次增长到920.47万人次,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服务周到的“文化会客厅”。

与此同时,苏州积极响应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图书馆,并大胆尝试跨界融合,创新做好“阅读+艺术”“阅读+科技”“阅读+旅游”等加法题,让更多读者随时随地遇见阅读的美好。目前,苏州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地方文献与珍贵古籍1502册、84.1万页,数字化民国文献40万页,先后建成苏州地方文献数据库及珍贵古籍数据库,所收古籍实现全文检索、繁简转换及复制下载等功能。苏州博物馆开通了“苏博云书斋”古籍影像资源数据库,提供馆藏珍贵古籍和家谱在线阅览。前年,苏州启动了《苏州刻书史》的编撰工作,记录苏州千年刻书史的辉煌。去年,《苏州全书》的编纂工程全面启动,计划用20年时间,对苏州地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整理。

为了让书香“全域播撒”,近年来,苏州还建设了以各级图书馆为骨干,以家门口的农家书屋为延伸,以职工读书站为补充的全覆盖、多层次的阅读设施。这让新时代苏州的发展更具“温度”、更有“质感”,“江南文化”的符号日益亮眼,文化和城市、生活融合得更加深入。

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而阅读对一种城市文化类型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必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城市阅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形态。从知识获得力量,从经典吸取智慧,从文明启迪创新,这就是对阅读的追求。苏州正在建造的不仅是高楼大厦,通过阅读,苏州还在创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翻开书,让生活因阅读而变得更好,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苏报记者 姜锋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