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守护绿水青山 积蓄绿色动力
2020-12-23 09:49:00  来源:徐州日报  

优良天数同比升高48天,水质优I类比例完成目标,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完工21个项目,成功申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截至12月中旬,我市2020年生态文明又交出一张出色答卷。

■打好三大战役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生态好不好,蓝天来作证,数据会说话。

今年1月1日-12月12日,徐州市区优良天数253天,同比升高48天;优良率72.9%,同比升高13.7%;PM2.5浓度47.9ug/m3 ,同比降低13.9;截至11月,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类比例完成省下达79.2%的约束性目标。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发力,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和督促落实重大事项。

大气环境方面,我市一直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移动污染源等专项治理,对VOC排放企业实施豁免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控各类扬尘,加强油气管理及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加大高排放车辆淘汰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及豁免制度,首批纳入243家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也加快了脚步。截至12月8日,全市新增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行政村达624个。

为实现环境问题“一网打尽”,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接入生态环境部微信平台和移动执法系统、政府12345热线、环保12369热线等,整合接入46套环保在线监控监测系统。2018年12月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接受线索158389条,其中有效线索86176条。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聚焦短板弱项精准发力。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监管,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从支流控源截污、管网完善、村庄整治、秸秆离田等方面发力,针对性整治提升各重点断面水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强化源头污染防控。

■践行“两山”理论

系统实施生态修复

城中坐拥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城北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双肺”,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身为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修复标杆,徐州一直在践行着“两山”理论,扎牢绿色根基。

在最近几年大手笔的生态修复中,我市采煤塌陷地变土地、变建设用地、变湿地公园,全市已完成生态修复的采煤塌陷区面积约25.13万亩;采用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手法,对主城区40多处采石宕口实施了修复。

铜山区柳泉镇杨山脚下的明阳采石场车间内,一条环保生产线正在紧张忙碌着;另一侧,开采过的宕口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修复。明阳石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明说:这次修复计划投入4000万元,从今年4月份开始动工,国庆节后开始绿化。“边开采边修复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是为徐州的生态修复作贡献。如果采矿企业都能这么做,地球上就不会遗留那么多疮疤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我市投资12.9亿元,对30座矿山“一矿一策”进行市场化修复。徐州经开区的孤山治理区域达90多亩,将变身一个邻里社区公园,被很多驴友称为“小桂林”的安然山则会打造成一个郊野公园。

制度是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保障。如今,徐州市全市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徐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根据计划,共6大类119项生态修复项目。本年度我市计划实施107个生态修复项目,截至11月底,主体工程已完工项目21个,工程施工阶段项目28个,已完成投资27.32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探索建立生态修复治理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渠道生态修复投资机制,申报国家、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

咬定一个目标

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筑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发展之路。徐州在经济发展中牢牢咬住“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这一目标。

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企业免不了要经历一次次阵痛。

“我在徐矿集团变几回了。”小伙武家龙说起自己工作了多年的企业,十分感慨。第一次是“黑变白”。武家龙大学毕业后,在庞庄煤矿当机电维修员,每天8小时都在井下。2014年庞庄煤矿关闭,武家龙考进一墙之隔的华美热电公司,穿着白大褂坐在了热控专业干净敞亮的工位上;第二次是“白变绿”。2016年,华美热电利用庞庄煤矿关闭后的土地资源,启动建设淮海大数据产业园。武家龙又来到大数据产业园,开始从事大数据设备检修工作。

武家龙的几次转变,背后是徐州产业的不断调整优化。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市持续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目前全市钢铁企业已从18家减到3家,炼铁、炼钢产能分别下降51.5%和48.4%;焦化企业从11家减少到3家,产能压减50.6%;水泥企业从62家减少到15家,产能压减2600万吨;9家热电企业落后燃煤机组全部完成关停改成燃气,减少燃煤机容量75.9万千瓦。不遗余力培育壮大污染少、排放低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旧动能正在加快接续转换。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市在压降传统产业用煤的同时,强力实施锅炉综合整治,共淘汰和改燃燃煤小锅炉3185台。2019年煤炭消费总量较2016年降低20.1%,今年还将明显下降,耗煤企业数量下降89.2%,偏煤的能源结构明显优化。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好五大行业整合整治工作,确保相关企业全部安全拆除、确保所有矛盾协调解决到位、确保转型升级项目按期投产达产。推动食品、煤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改和投入力度,向中高端发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乘风踏浪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徐州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描绘好新时代美丽徐州新画卷。◎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