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正文
周东亮带着《董存瑞》回宜兴,文化进万家如何“锡”住你
2020-01-21 14:38:00  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讯 14日下午4:45,宜兴市人民剧院旁的一家小餐馆里,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等在内的数十位演职人员,匆匆扒了几口饭,就赶往剧院后台化妆、热身、做准备。而此时剧院前厅也迎来了“心急”的第一拨观众。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作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之一,江苏省锡剧团原创锡剧《董存瑞》在宜兴市人民剧院拉开大幕。

演出前夕,正在最后热身的“锡剧王子”周东亮(右)

19点的演出,17点就有观众陆续前来

这是锡剧《董存瑞》自去年3月首演之后的第60场演出,也是2020年首演。

当小名“四虎子”的董存瑞赤着双脚准备偷偷溜去当兵时,洞察一切的老母亲拿来已缝补好的褂子和鞋子递给儿子,“做爹娘总盼孩儿走正道”,台上台下迎来第一次共情时刻。

演出后台

今年76岁的陈奶奶是老戏迷,从兴化插队来到宜兴后,就迷上了锡剧。昨天她和儿子媳妇一起看了锡剧《玉蜻蜓》,今天她又带着孙女来看《董存瑞》。

“五点多就有戏迷来了,他们说不吃饭,戏也要看。”李今生在宜兴人民剧院工作四十年,从电影放映员做到经理,最爱扎在前厅与戏迷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说起2005年他专程到南京邀请周东亮来宜兴演出,连演25天场场爆满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上世纪70年代戏曲市场红火,之后沉寂了十几年,现在通过市场推广和政府票价补贴,老百姓又渐渐回到了剧场。”这一次的锡剧周演出,四出剧目连演七天,提前15天预售,5天基本卖光,最高票价220元,最低补贴票价25元就能看上戏。

从初入军营的“菜鸟”,到坚定入党的“战士”,年过五旬的周东亮,把19岁少年“四虎子”的经历和成长演绎得丰满而细腻。“不愧是锡剧王子!”观众席不时爆发的掌声中夹杂着百姓点评。

文化走基层,和观众零距离,对于周东亮和锡剧团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连续十多年,年前年后他们都是在基层一线演出中度过的,有时候大年初一也在演。

“十年前在高淳,都是村民每家每户出一点钱,然后交给村里统一请剧团来。”常年基层演出,也带来了许多难忘回忆。流动的大篷车,户外临时搭建的舞台,单薄的戏服抵不住严寒是常事,大风一起水袖、髯口统统不受控制,还有一次演员化好妆后走过田埂不小心摔了下去。“现在条件好了,镇一级基本都有自己的剧场,老百姓看戏再也不用冻得缩手缩脚了。”周东亮说,在基层演出,一方面是给基层的观众艺术的享受,另一方面,戏好不好,观众给的反馈特别直接,反过来对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检验。

台上,董存瑞取走炸药包前,叮嘱战友朱正苗,如果自己没能成功,一定要继续顶上。当年轻的生命为了崇高的信仰提前陨落时,从天而降的红布上书写着“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那一刻,观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看着演出成功竖着大拇指不肯离去的观众,一直在侧台紧张工作的锡剧团舞美人员钱宏强这才舒了口气。十四五岁考入戏校的他本有个闪亮的舞台梦,无奈“倒仓”(指的是戏剧演员在青春期变声变坏),改行做舞美已20年。“过去条件艰苦,乡村临时搭建的简陋舞台,拉几个灯照明打光就演了,但是我们团一直要求严格,哪怕在临时搭建、尺寸小的乡村舞台上,演出该有的道具一样不能少。”为此他们不得不连夜赶制特殊尺寸的道具,然后用一辆大卡车拖去现场组装布置,而现在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更热切的向往,一次演出要2-3辆卡车来运送服装道具。

“我们团长规定,一出戏哪怕演了几百次,只要新到一个地方演出,都要彩排。”钱宏强说。结束了14、15日《董存瑞》的演出,省锡剧团又开始传统锡剧《珍珠塔》的排练,下一场演出又在等着他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文/图

责编:史凯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