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八旬篆刻家创作《寺街名人印谱》
48枚印章方寸间展现历史文脉和红色印记
2021-09-09 08:45:00  来源:江海晚报  

寺街地处南通城西北隅,主干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街,这里延续着千年文化根脉,还有着众多革命遗址和烈士故居等。年届八旬的篆刻家王树堂,历时一年潜心创作的《寺街名人印谱》于日前完稿,共48枚印章,分为历史名人、革命志士、科教界人士、文艺界人士4个板块。

实地踏访寺街名人故居

“随着第48枚印章的边款下刀落定,以及标题印的完工,前后历时一年的《寺街名人印谱》日前终于完稿。”昨天上午,年届八旬的篆刻家王树堂向记者展示了《寺街名人印谱》拓印成品。

王树堂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成员、淡远印社社长。他于1959年拜师学艺,恩师丁吉甫先生赠送的一柄钢刀,陪伴他度过了60余个铁笔春秋。2018年12月,崇川区和平桥街道举办“寺街经络”南通老城文化系列活动书画艺术展,王树堂的寺街人物印章创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

“这次尝试,让我信心倍增,又萌发了创作冲动。”王树堂介绍,从去年8月底开始,他着手将寺街人物印章扩容,创作大型名人专题印谱。这期间,王树堂逛书店、泡图书馆,收集反映寺街历史文化的著作,翻阅《江海晚报》《江海春秋》等报刊,摘录卡片,还向文史专家请教、实地踏访,最终将印谱取名为《寺街名人印谱》,分历史名人革命志士、科教界人士、文艺界人士共4个板块。

“寺街延续千年文化根脉,走出了一名状元、一名榜眼、18名进士。历史名人板块有南通第一个状元胡长龄,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顾养谦等7人。”王树堂介绍,革命志士板块有革命先烈江上青、民主斗士钱素凡、中国的“保尔”徐惊百等9人,科教界人士板块有丁瓒、徐赓起、白作霖等14人;文艺界人士板块有李方膺、范曾、袁运生等18人。

历时一年呕心沥血创作

“寺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寺街名人印谱》的创作兼具文献性和艺术性,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王树堂说,人物遴选确定后,寻找印石载体,找出保存数十年的一批猪肝紫萧山石,同时网购部分巴林石,石章多用4厘米见方以上的石材。“构图的章法设计,是创作重要工序,必须整体协调,文字又要多姿多彩。整体上,印章尺寸差距不能大,异形章只做搭配用,朱白比例不出现悬殊。”

王树堂略举数例:“创作革命先烈江上青印章,采用古文字,用穿插与合体的白文线条一气切刀完成;创作画家范曾印章,采用玺印文字,强调穿插、错落,是另一种布局方法;创作导演顾而已印章,用白文,全部平直线条,转折略有斜线,线条律动寓幽默。”

从去年8月开始,王树堂边思考边设计边篆刻,有时故意放慢节奏,反复思考章法构图。这期间,他还接到迎建党百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河南灾区等主题创作、参展任务,分散了部分时间和精力。“作为一名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积极参与主题创作。”王树堂表示。

王树堂说,一年来将主题创作和《寺街名人印谱》创作协调好,交叉进行、相互兼顾。聊起创作风格,王树堂颇有感慨:“印章风格,以往崇尚‘元朱汉白’。这次创作,大量使用古玺印、古简、金文以至变体,文字线条追求变化、屈伸、移位,接近时行印风;本组印石材采用4厘米半见方的大印,大开大合,设计、布局、走刀难度都有提升,方寸画面,宏观壮阔。”

计划创作“西南营名人印谱”

王树堂从艺60余年,创作印章1万余枚,制作专题印谱36部。他满师后第一部专题印谱《向雷锋学习》创作于1963年,受到书画界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王树堂在市文联机关刊物《紫琅》创刊号上发表篆刻《春到紫琅》。20世纪80年代,他创作《南通名胜印谱》入展江苏省首届名胜古迹篆刻展。20世纪90年代,他应河南美术出版社约稿,创作大型印谱《长恨歌》共122枚,全篇收入《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丛书》……

王树堂从小在西南营田家巷长大。西南营的名字可溯源至明洪武年间,通州设置守御千户所,有士兵1120名,分为十营,分别散在城之各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营被裁掉,有的合并,再加上其他营的名字,不如方位名称易于流传,最后只有西南营留下了古代军旅的遗痕。西南营有韩国史学家、爱国诗人金沧江故居和中国近代建筑师孙支厦旧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故居等。

“寺街、西南营是市区现存最古老、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区域。”聊到下一步创作打算,王树堂说,《寺街名人印谱》已完稿,准备着手创作《西南营名人印谱》。

他表示,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在艺术生涯的绚丽晚霞里,还将创作更多精美雅致的印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记者尤炼 徐培钦 沈赓)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