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繁荣江海文化 建设文博之乡
2022-05-18 07:31:00  来源:南通日报  

2022年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南通文博基因由来已久、绵延至今。从一座博物馆到博物馆群,南通各博物馆之间集合力、组强力,为城市文博事业发展不断开拓新道路、开启新篇章。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南通主场活动将在南通博物苑举办南通市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博物馆奇妙夜活动等。在此期间,由全市30座博物馆举办的30余个线下主题展览一一献上,相应线上展览、知识讲座、教育活动等精彩不断。

绵延传承之力 打造文博品牌

5月已进初夏,位于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的紫藤花内敛休憩,藤脉盘根错节,郁郁葱葱。这是张謇于百年前亲手所植,一株开白花,一株开紫花,两相辉映,浪漫成趣。

1903年,张謇前往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提请设立博物馆,在其《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等奏议中,充分论述了博物馆的宗旨和意义,国家博物馆的筹建到地方博物馆的规划,并对博物馆具体的业务工作,如馆址选择、博物馆管理,文物标本的征集、保藏、陈列、讲解,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博物馆理论体系。他认为,博物馆可以“觇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退”,如今这一建馆理念被后人所传承和发扬,“文博之乡”的美誉也响彻中华大地。

从1905年,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到198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从上世纪90年代,沈绣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等一批专业博物馆建设完成,到20世纪初,一批国字号博物馆如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慈善博物馆的兴办,再到2022年启东博物馆成功备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备案博物馆30座,包括国有馆21座,非国有馆9座,国家一级馆1座、三级馆6座。

2001年底,南通市委、市政府作出构建环濠河博物馆群的决策部署。经过10年创建,2011年,环濠河博物馆群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展示江海特色文化的一个靓丽高地。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并指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南通博物苑深入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实施提升工程,创新开展文博活动,于202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讲好张謇故事,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博物苑还精心策划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主题巡展,该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汇聚团结之力 协同共促发展

在环濠河博物馆群的基础上,2019年12月,南通13家博物馆联合成立环濠河博物馆群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互通,提升博物馆群整体实力。“博物馆群,不是一群博物馆,而是它们之间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滋养土壤和发展氛围。也基于此,我们通过建立联盟,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联动性,更好地发挥博物馆职能。”南通博物苑主任杜嘉乐表示。

新时期下,在市文广旅局的指导和推动下,结合各县(市、区)博物馆的特色亮点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南通文博事业迎来一次更新、更强的联动聚集。2022年3月14日,南通博物苑、审计博物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共同发出倡议,成立南通市博物馆联盟。此次联盟由全市备案博物馆、部分非正式博物馆以及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关的部分高校、文化研究机构、文创机构等自愿组成,以强化馆际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推动创新发展为理念,以提升博物馆馆藏、研究、展览、教育、人才、文创等核心竞争力为己任,聚力推进南通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更好助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

“博物馆的文化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从张謇先生创办博物苑开始,到现在成立全市博物馆联盟,我们将持续做好带头作用,联合全市文博人,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助力实现博物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杜嘉乐表示,联盟将统筹协调推动博物馆资源共享,积极搭建馆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互借藏品、互换展览、联合举办活动、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加强在藏品、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联盟成员之间的共建共享。

据悉,南通市博物馆联盟成立后,今年将举办南通市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文创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推动业务水平的共同提升;此外,还将组团参加“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整体展现南通“文博之乡”的风采。

开拓创新之力 激活文化遗产

今年4月,南通各博物馆因疫情而闭馆,原定的线下展览、活动暂被搁置。为了让市民足不出户感受文博魅力,探索文化传播新模式,博物馆在各自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云逛展”活动,利用VR全景技术,还原展陈现场。纵览全局、细看详解,市民只需点击、滑动屏幕,便可身临其境,从各个角度欣赏各类馆藏和陈列。

当前,在持续抓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各文博场馆有序恢复开放,线下新展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线上“实景漫游”形成常态。在“南通博物苑”官微平台,馆内馆外一览无余,3D精品文物精致生动,珍藏古韵云解说深入浅出;“海安博物馆”官微上,云上海博引领深入馆厅,从文物库到韩公馆、新馆展陈,从静态图文到动态游览,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如东县博物馆”线上展厅拥有平面和三维双重导图,多情景互动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创新激励机制,激活博物馆发展动能,2019年9月12日,市政府印发《环濠河博物馆群整体提升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据悉,2021年,全年环濠河博物馆群完成参观接待人次180万,同比增长45%,完成环濠河博物馆群综合目标考核,实现了政策落地。

2020年3月12日,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财政局、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在环濠河博物馆群国有博物馆中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此项工作在全省属率先推出。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博物馆依托馆藏文化、文物资源要素进行再创作,产生了包括具有创造性的临展特展、服务公众的社会教育项目和文化创意衍生产品以及具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实用价值的数字创意产品等多种形式文化创意产品。

2022年5月,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相关部门,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南通建设“文博之乡”纳入改革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市博物馆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打造特色文博品牌,今年,南通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相关评选工作,并公布“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张謇”“框梁档珠亦生动——中国珠算文化展”等10个展览为2022年南通市博物馆精品展览项目,“‘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智慧课堂”“青出于蓝——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研究项目”等10个教育项目为2022年南通市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点、线、面、体”——以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为例》等14篇论文为2022年南通市文博优秀论文。

贯通融合之力 赋能文博事业

在可持续的发展进程中,南通博物馆已不再局限于“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定位,而是与城市旅游、研学紧密融合,挖掘其内核价值,将职能发挥最大化。

在江苏省“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南通入选的2大线路均把博物馆融入其中,扩大博物馆里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传播,打造优质文旅品牌。“感悟先贤实业报国”精品线路,以南通博物苑为起点,经中国珠算博物馆,到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唐闸;再到海门张謇纪念馆,最终前往叠石桥家纺城,张謇先生忧国忧民、实业兴邦的爱国精神不言自明;“低碳滨海红色摇篮”精品线路以南通启东抗大九分校纪念馆为起点,设如东海上风电厂、洋口港、金蛤岛、小洋口景区、滩涂围垦史陈列馆、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盐城射阳华中工委纪念馆、丹顶鹤湿地生态公园,最终抵达滨海海上风电厂,滨海一带的红色情怀此起彼伏。

经过岁月洗礼的文物有着一个个无声的故事,如何把文物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特色,南通纺织博物馆给出了很好的答案。2022年1月1日,“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巡展)在南通纺织博物馆开幕。作为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博一改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以场地本身的风格特色进行在地化设计,提升展览整体呈现效果的同时,赋予纺博新的活力,吸引观众再次走进这座“纺织大观园”。

作为“游”与“学”的有机融合体,教育研学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南通博物场馆积极组织和策划各类专题讲座、亲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讲解活动,吸引全市大中小学生参与博物馆研学活动。目前,南通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入选江苏省博物馆研学基地,包括南通博物苑、审计博物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南通市沈绣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8家。今年,海安市博物馆王敏、崔益湫,南通市审计博物馆徐辉,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王雪梅4人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为打造南通“博物知旅”助力赋能。

(记者杨镇潇 沈佳颖)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