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呼唤更多静悄悄的“爱心助学”
2022-08-30 09:10:00  来源:南通日报  

据《南通日报》报道,日前,海安高新区隆政初中学校负责人带领5名学生来到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总部,公司董事长陈正荣向同学们介绍了集团怎样从一家小型乡镇企业成长壮大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交流了他几十年创业的艰辛和诚恳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感悟。向他们发放了2万元助学金。江苏天成集团已连续十余年开展助学活动,先后帮助50余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这次助学体现了温情与“静悄悄的”的细节:一是没有大张旗鼓到学校搞“捐助仪式”;二是没有要求“举着红包”合影留念;三是没有在媒体上透露学生信息。同时,邀请学生到企业感受发展历程,也能激发他们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而发奋求学的精神动力。

以往每到暑期末,看到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有的助学活动,搭建招展大舞台,设置主席台,布置鲜花、彩旗,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集中起来,热热闹闹上演“捐助大戏”,那些受捐助的对象需要走到舞台中央,在闪光灯下接受助学资金和学习用品;还有一些爱心组织将助学资金送到寒门学子家中,十几个人举着“爱心旗帜”,将写有“500元”“1000元”大字的红包(标牌)送到学生手里,拍照留影,有的书包上还印刷着“扶贫书包”“爱心书包”等字样。为了确定助学对象,某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讲述贫困原因和家庭不幸的故事,俨然成为“比惨大赛”。

助学对象需要社会的爱心帮助,同时,社会也需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在生活上遭遇坎坷不幸,难免涉及个人隐私,大多数人都不愿将自己的伤口展现在他人面前。在受捐助过程中,按照“规定动作”去“走秀表演”,往往会给助学对象造成心理伤害。诚然,大张旗鼓宣扬爱心助学助困,某种程度能够激发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但助学助困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情怀,“爱心”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帮助这些学生身心健康地度过暂时的困难期,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所以,我们呼唤更多充满温情的、静悄悄的爱心助学。

(作者郭元鹏)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