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南通市李庾南、倪伯苍、杨秀凤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同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榜单发布,全国共152人(组),南通市张玉芳上榜。
举办颁奖仪式、发布“好人榜单”,这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感,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承。时代的每一次前行都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都需要英雄和榜样的推动。而城市文明的提升则需要每一个人的默默奉献和付出。可以说,好人就是我们身边最具说服力的榜样,是最有示范引领力且可感可知的模范力量。
从教60多年,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立志要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老师李庾南;每天在辖区内巡查走访,十多年来记下民情日志43本、80余万字的“吹哨人”倪伯苍;不离不弃、用爱守护丈夫近40年的杨秀凤……这些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好人几十年来如一日,用最质朴的方式、最真诚的行动,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让真善美的光芒洒满江海大地。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自2008年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已发布“中国好人榜”161期,1.7万余人(组)成为“中国好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几年间,“好人”群体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引领精神文明提升的社会风尚。他们如同引航塔、照明灯,引领带动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为精神文明“好人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每一个好人故事,都是一堂生动的道德课;每一次善举,都在为社会文明添砖加瓦。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平凡的坚守与付出,终将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就能引领一座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好人文化”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传递正能量。作为“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每一位市民都要从“中国好人”“江苏道德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推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此外,让好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更加主动积极地选树好人、宣传好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同时,可以参照省内昆山、张家港等地经验,探索制定关爱、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制度,通过政治礼遇、成长礼遇、成就礼遇等实打实的举措,真正实现“好人有好报”。
(作者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