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建设者,钢筋水泥间挥洒汗水;街巷中的奔波者,包裹里装着生活温度;户外工作者,用双手托起城市的运转……持续高温,热浪翻滚中,南通市崇川区有一群人依然坚守岗位。近日,为了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崇川多个驿站推出不同的暖心服务。
“心”城驿站
筑起夏日的清凉港湾
7月10日,文峰街道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会联合会在“心”城雷锋驿站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辖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户外工作者代表共同参加。
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带大家回顾了驿站公益项目的开展情况,街道工会、兴业银行南通分行工会分别为户外工作者代表发放了清凉礼包,同时叮嘱户外工作者在高温天气里注意防暑、劳逸结合,确保身体健康。文峰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同志为提供物资的共建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为他们的暖心行动点赞。
考虑到夏季高温,是中暑高发期,为普及防暑降温应急知识,让户外工作者掌握科学的防暑降温方法,活动邀请团员志愿者为大家讲解了夏季防暑要点与急救知识,如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及时转移至阴凉处并采取降温措施等,为户外工作者筑牢健康防护意识。
“心”城雷锋驿站自2023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24小时“开门迎客”,致力于为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城管队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贴心服务,驿站内,医药箱、充电器、冰箱、微波炉、空调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通过开展“春送服务、夏送清凉、秋送关爱、冬送温暖”为主题的“四送”活动,让广大户外劳动者可以到驿站休息、喝水、充电、吃饭等,并在夏季提供空调、冷饮、防暑药品等服务,充分营造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暖“莘”驿站
书写角落的温情爱意
近日,位于虹桥街道莘园农贸市场东南侧的社区城管工作站华丽转身,蜕变为暖“莘”驿站。走进驿站,桌椅摆放整齐,微波炉、充电器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雨伞、医药箱、饮用水等日常用品贴心陈列。这里不仅是纳凉歇脚、充电避雨的休憩之所,更是政策咨询、知识学习的便民空间,“‘青’情为你”的服务理念,如缕缕清风,吹散了高温酷暑的燥热,让方寸驿站化作充满温情的港湾。
驿站内,南通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红色医路行”团队的王千慧正为78岁的吴奶奶进行健康检测。血压、血糖测量完毕后,王千慧耐心地向老人讲解血糖正常范围、影响血糖的因素,还细致普及糖尿病防治与防暑知识,从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到适量运动,面面俱到。吴奶奶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心地说:“这个驿站设得太贴心了!早上来菜场买早点,顺路就能测血压、血糖,还能学到这么多养生防暑知识,太方便了!”
户外工作者藏师傅也感受到了驿站带来的便利与温暖。他拧开保温杯,喝完驿站提供的水,疲惫感一扫而空:“我每天都从莘园路经过,自从驿站升级后,这儿就成了我的‘能量补给站’。不仅能休息喝水,还能了解零工招聘信息,特别实用!”
据悉,暖“莘”驿站创新推出“6+N”服务模式,为周边居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送上全方位关怀。落脚休息、食品加热、免费饮水、学习阅读、便民应急、义剪义诊等六项基础服务温暖人心;同时,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小修小补等特色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多元需求。此外,驿站还设置了“您的心声 我们用心倾听”意见建议箱,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工会驿站
服务零距离的创新实践
走进位于狼山镇街道聚贤公寓10号楼一楼的工会智能驿站,清凉舒适的环境与室外高温形成鲜明对比。工会驿站与新业态公寓系统性融合,以“服务零距离”为核心,构建起集生活服务、权益保障、精神关怀于一体的新型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工会服务创新的生动范本。
“只要在‘江苏工会’微信公众号输入身份信息,审核通过后刷会员二维码进入,感应灯就会自动亮起,空调随即启动。”狼山镇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施建云介绍,驿站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节能模式,既环保又贴心。
这种智能化设计特别适合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24小时开放的智能驿站,让他们无论多晚归来,都能享受到舒适的环境。驿站内部采用开放式布局,右侧靠墙摆放着三组柔软沙发,上方细心地设置了多个充电插座;左侧区域则配备了微波炉、电冰箱、净水机等家电,净水机旁整齐码放着一次性纸杯。
“在驿站打造前,我们专门开展了需求调研,确保每样设施都能匹配实际需求。”这些看似简单的配置,却能极大改善户外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热饭、冷藏食物、饮用干净热水等基本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美团外卖骑手许智洋对驿站赞不绝口:“以前深夜送完外卖回来,怕吵到室友都不敢大声洗漱。现在有了这个驿站,不仅能安静休息,还能热饭、喝水,就像多了个‘家’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内的净水设备由狼山镇街道辖区企业江苏金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爱心捐赠。
驿站最里侧的“爱心互献专区”尤为引人注目。货架上整齐陈列着洗衣液、洗发露、一次性雨衣等日常用品,这些物品大都来自工会干部职工的自愿捐赠。“我们会优先将这些物资赠予困难职工和新业态劳动者。”施建云介绍。
目前,崇川区有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5000多人。工会驿站与新业态公寓的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围绕新业态劳动者需求进行的系统性整合,既有触手可及的生活服务,又有精准到位的权益保障,还有润物无声的精神关怀。在空间布局上,工会驿站直接嵌入新业态公寓,形成“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在服务内容层面,双方资源互补、协同发力。公寓管理方为驿站提供场地与基础运维支持,工会组织在公寓内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
(作者马达 卢铖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