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阜宁县罗桥镇:露天电影看起来 文化惠民心欢畅
2020-09-22 09:55:00  来源:阜宁日报  

露天电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已经消失多少年代了,可是,如今又出现在罗桥镇的村头了。

一块白幕布,一台数字放映机,架起来接电就可以放映电影了。9月4日晚上,在罗桥镇东凤居委会的圆盘边,小广场上不时地吹来丝丝凉风,有妇女抱着孩子,有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摇着扇子,坐在电动车、小板凳上,也有站着的,100多位村民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在家门口看起了露天电影。屏幕上先放的“加演”是健康知识普及,后放的战争题材《捍战》。

今年77岁的凤谷村4组村民赵桂华,晚饭后领着老伴早早来到这里,老人手里摇着蒲扇,一边看电影,一边开心地说:“在家门口看电影是件幸福的事,小时候全是发电机放电影,还要换片子,现在就像放电视一样,多省事。”

村民张伏成一旁回忆说,那时,人们为了看电影,大伙为抢到最佳的看影位置,天未黑,就放下手上的一切活计,吃过晚饭,带上板凳,走很远的路,早早地围坐在放映机旁,静等电影的播放。那时看戏看电影是最奢望的事情,只要得到那个村里放电影的消息,也不顾路途的远近,还是天气的恶劣,都走着去看,直至有些电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连有些台词还记忆犹新:“不是我军的无能,而是共军的狡猾,”,“高,实在的高”,“我胡汉山又回来了”,“平安无事哟”。有时得到某某庄放电影的消息是假的,也乐着跑一趟冤枉路!当知情人问你昨晚看什么片子时,看电影的人们总会乐呵呵的笑着说:“英雄跑白路”。张伏成说得很开心,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年代。

电影放映员叫余小虎,大集体年代,就开始放电影了。30年里,他用露天电影为乡村点亮光影世界,丰富村民的夜生活。近日,村头数字电影广场又开始恢复送电影,余小虎精心安排,按照文化部门制定的战争片、故事片,还在“正片”放映前加映具有时效性、带正能量的、农技实用性强的科教片、宣传片。

余小虎回忆说,那时的放映机是简单的机器,影像上马赛克多,很不清晰,有时还经常烧片(也就是断片)!每到断片时,人群中一阵骚乱,唏嘘唉叹声一片!当影片放映继续时才又恢复平静!看电影的总怕占不了最佳的位置,总怕看不到电影的开头!因为来迟了,好的看影位置被别人占住,只能远远的看,或到影幕的反面看!如今放数字电影,方便简单,群众也看得过瘾。

电影在七、八十年代那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时候挺吃香的。余小虎说,那时候放一场电影五十块钱,村民一旦家里有喜事,小孩出生、年轻人结婚、老人祝寿、安装电话等,都会请来一场电影让老少爷们乐呵乐呵。

那时候电影内容是直接和观众交流的艺术,大人们从容地评说着内容,演员演得地道不地道。小孩子总是不好好看电影,手里、衣袋里都是零食,边吃边玩。钻到桌子底下打架,或者转到后台去撒尿,口里自言自语: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如今的人们迷上了看电视、玩微信、发抖音,可我却一直回味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的老电影。因为那时的人,那时的事,常常勾起我的回忆,尽管那时候生活很单调乏味,但给我的快乐幸福绝不亚于如今的高清数字时代,那种单纯的、原生态的生活,让人好怀念!

“再放露天电影,哪怕有一个人看,我都会一直放下去,因为我热爱电影事业。”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余小虎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执着追求。

露天电影放映活动唤醒了罗桥村民对大银幕观影的需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村民们聚在一起,在文化享受中,回忆过去的时光,谈论今天的生活。也促进了邻里和谐。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