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江苏种子”创造生态修复奇迹,十万亩干涸盐湖变绿洲
2020-09-11 16:01:00  来源:交汇点  

经过江苏团队的八年耕耘,一颗“江苏种子”在干涸盐湖长成十万亩绿洲!9月10日,“安固里淖干涸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暨合作开发生态治理成果专家评价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举行,由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郑绵平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此项目给予充分肯定。科学技术评价报告指出:“该项目对安固里淖干涸盐湖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资源的产业开发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如今的安固里淖铺满绿色,物种丰富

安固里淖曾是华北地区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水域面积超过十万亩,历史上有“坝上明珠”之称。由于多种原因,安固里淖在2004年彻底干涸,盐碱湖盆PH值超过10,盐分是海水浓度的两三倍。干涸的盐湖周边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并以每年20%的速度向四周蔓延。安固里淖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43公里,且海拔比北京高1250米,是北京出现盐碱尘暴的源头之一,被称为“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专家评价会现场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牵线协调下,盐城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跨越千里来到安固里淖实施生态治理,得到了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多位院士的领衔指导。该公司董事长、“中国好人”张春银带领团队把人才、资金、技术,不断向这片不毛之地汇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高密度种植耐盐碱先锋植物绿海碱蓬1号等多种耐盐碱作物,解决了在重盐碱土里种植的技术难题,并抵御了寒流、沙尘暴和干旱的多重威胁,加速干涸盐湖的生态系统恢复。

治理前的安固里淖,是白茫茫一片不毛之地

如今,这颗盐湖治理的“江苏种子”已在安固里淖生根发芽,实现对十万亩干涸盐湖的“绿色覆盖”,湖盆PH值降到9以下,创造了生态奇迹。今年9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安固里淖的植被有65种,草原等级达到中质中产,有约一半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生态改善,也为当地发展食品加工和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2015年,当地种植的碱蓬、海蓬子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特色蔬菜名录。

大规模生态播种

安固里淖种植最广泛的植物碱蓬

技术评价报告还指出:项目兼顾了生态恢复与产业开发,在干涸盐湖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干涸盐湖耐盐植物的植物盐、青汁粉等产品开发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农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联盟理事长白启云说,张春银带领的江苏团队,把高质量论文写在了白茫茫的盐碱地上。

专家现场调研生态恢复情况

安固里淖的绿色之变,获得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中国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专业的研究员逄焕成说,治理好大地重度“牛皮癣”,让环境由恶化向良性发展,凸显了重要生态意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新认为,江苏团队在安固里淖实现了生态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统一。

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风吹草低见牛羊

专家认为,干涸盐湖治理的“江苏模式”,具有推广意义。目前,我国有盐湖1500多个,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盐湖有831个,由西向东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辽宁等12个省(自治区),盐碱地面积有约15亿亩。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研究员孔凡晶表示,安固里淖改变了过去由改善生态以适应生物的模式,变革为改良利用耐盐生物以适应盐碱生态,体现了修复治理创新。

草原的生态改变了,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刘宏奇 王岩 张耀文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